知道前路凶险,朱晖怎么都不会冒着失去性命的危险继续赶路。
被朝廷追究财政问题只是会沾染些麻烦,朱晖自恃公爵之身,在西北担任三边总督多年,劳苦功高,即便有错也不至于被朝廷赶尽杀绝。
但若是继续行路,很可能会被鞑靼人盯上,兵败被俘甚至送掉生命。
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贪生怕死,朱晖在西北领兵多年,早已经没了冒险的勇气,吩咐手下收拾营地装好车,让林恒和王陵之带骑兵护送他返回榆林卫城。
这一路虽然不到四十里,但如同林恒所言,沿途不时看到鞑靼游骑踪影,若非这边有大队骑兵护送,鞑靼人稍一靠近就是一通火铳相向,吓得鞑靼人狼狈逃窜,指不定还真会被其偷袭。
朱晖暗自庆幸没赌气继续返京之途。
出发时三十多里路足足走了一夜,回去则用不到半天时间,朱晖部属都知道小命要紧,就算沿途积雪难行,也是尽快加紧步伐赶路,一些装着精美瓷器和笔墨砚台的箱子太过沉重,干脆遗弃道旁,让朱晖看了非常心疼。
但朱晖不得不忍痛割爱,继续上路……只要能保住自己的老命,财货都是浮云。
终于,过了正午,一行终于抵达榆林卫城。
这次又是沈溪带人出来迎接,当沈溪和朱晖见面时,朱晖老脸挂不住了,耳根都红透了。
沈溪好奇地问道:“朱老公爷这是作何?昨日下午不辞而别,今天却又……折返回来?”
朱晖摇头叹息:“唉,昨日接到京城家书,只能急忙上路,未曾想这一路风雪交加,官道上积雪齐膝前路难行,只能无奈折返。看来年前赶回京城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三边总制,朱晖非常在意自己的脸面。他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怕朝廷追究钱粮账目不清而逃走,也不会说是因为路上遇到鞑靼人贪生怕死而折返,他所说听起来合情合理,连沈溪都没想到朱晖有这般急智。
沈溪不动声色,点头道:“还好公爷回来了,昨夜城中接连传来警讯,说榆林卫城周边接连出现鞑靼人的踪迹,而且数量不少,其中一部甚至有数百骑,若是公爷您身边缺少护送人马,怕是会变生不测。”
朱晖笑道:“不会,这不是有林将军和王将军同行么?哈哈,事有凑巧,刚好在路上遇到两位将军,便一道回来了。老夫沿途看到不少鞑靼骑兵出没,顺道探查了一下这些鞑靼人的虚实……”
吹牛不打草稿,朱晖为了体现自己有本事,已经抛开脸不要了。毕竟之前他承诺过为林恒等人请功,但现在他却连提都不提一下,可谓无耻之尤。
沈溪露出恍然之色,没有揭破,回身做出个“请”的手势:“公爷既然回来,还是早些入城才是,若鞑靼人去而复返,怕是会有麻烦。”
朱晖道:“对,进城要紧,不能因为怠慢和疏忽而令鞑靼人有机可趁。之厚,咱们一起进城,顺带跟你说说如何应对鞑靼犯边……”
……
……
将朱晖送回宅邸,沈溪回到自己的总督衙门。
林恒带着王陵之过来复命。
“三天前奉大人命出塞袭扰鞑靼人于袄儿都司的几个部落,引得鞑靼人发狂南下。可惜前后几场仗打下来,只斩了不多鞑子首级,算不得什么大功,不过倒是将保国公吓得不轻。果真如大人所言,保国公之后便不敢再向前,只能跟随末将折返。”
沈溪感觉自己跟林恒间有些生分。
论关系,两人是舅子和妹夫,但论官阶和品级,沈溪高出林恒不是一星半点,林恒说话间对沈溪带着由衷的恭敬。沈溪知道没法跟林恒用对等的方式沟通,很多问题上还是公事公办好。
沈溪颔首道:“林将军辛苦了。此番你领军回到榆林卫城,一定要好好休整。之后三边骑兵将齐聚榆林卫城,正式进行新式火器训练。”
林恒点头没有说话,王陵之迫不及待地问道:“师兄,你让骑兵都汇拢榆林卫,莫非是为了出塞打鞑子?”
林恒赶紧用目光示意王陵之别乱说话,但王陵之可不管这套,时隔两年再次见到沈溪,他眼里满是热切,很不得师兄弟携手杀得鞑子片甲不留。
沈溪摇头道:“这么说吧,陛下刚登基不久,一切事务都应以平稳过渡为主。我之所以履任三边总制,并非为跟鞑靼人开战,而是保证西北防务不出问题。”
“不过站在我的角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会力争在任期内训练出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正好这次我带了大批火器过来,之后延绥镇也会开熔炉并修建铸造工坊,自行修造火铳火炮,确保有充足的火器供应部队。”
王陵之听得头都大了,道:“师兄,你慢点儿说,我……听不太明白,是不是朝廷不让打仗了?”
沈溪道:“打仗有什么好的?有句古诗这么说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意思是我将士已战死疆场,而他们远方的妻子,还深信丈夫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盼望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不要成天想着打仗,上了战场不一定建功立业,也有可能折戟沉沙,一去不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