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会激怒孙策,但孙策反心已决,纵使朝廷低头,他也不会罢休,决裂是必然的,只是看如何运作,引导舆论,争夺民心。双方的较量已经不仅仅是在战场,而是扩展到了各个领域。
舆论而言,朝廷显然大大的落后了,案的这些报纸、传单是明证,更别说正在赶来长安路的百姓代表。真要让那些百姓在北阙一跪,或者在东市门口喊冤,朝廷被动了。连这些报纸、传单都不能在关流布,朝廷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控制舆论。
如何控制舆论?是针锋相对,印行报纸,让人写章辩驳,还是禁止报纸?
荀彧一时没有定计。这两种方法各有利敝。按理说,针锋相对的辩驳是正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党人一向提倡士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反对钳制舆论。但他担心朝廷理屈,辩论起来未必是孙策的对手,况且这种辩驳需要人力、物力,朝廷实力有限,未必支撑得起。如果禁止报纸,一是能不能做得到,二是这么做岂不是又向秦法更进一步?
虽说事急从权,却也不能如此没有底线。
荀彧左右为难,刘晔却非常果断。他立刻提议由孔融出面办一份报纸,为朝廷喉舌,批驳南阳的舆论。孔融、祢衡在南山修书,修到现在也没看到成果,不如先让他们来做点实事。
至于南阳来的百姓代表,等他们进了京,先送到廷尉狱关起来,不打不骂,先查清楚身份再说。这是朝廷惯例,无可指摘。之前朝廷处理郭异等人的矫诏案时是这么处理的,效果还不错。除了孙策隔三岔五的提一下,谁还记得他们?拖几年,等形势逆转,孙策自身难保,这件事没意义了。
那些都是小事,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朝廷的钱粮缺口。没钱粮,怎么过年?
喜欢三国小霸王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三国小霸王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