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在于教育。”
“教育?”
苏逸点点头。
低头看了看脚下的三尺讲台。
教育是一切的基石。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是从教育开始的。
上官玲珑很同意苏逸的说法,点了点头。
“这倒是没错,每年的科举都会为大夏朝廷送去相当数量的人才。这些人被派往各地,亦或是留在京中,要是没有他们,恐怕朝廷就无人可用了。”
大夏的科举每年分为两场,分别是春闱和秋闱。
秋闱是乡试。将各地的童生选拔出来成为秀才。
春闱则是会是在这些秀才之中选出最优异的人才进行殿试。
而殿试不过是走一个流程。
相当于在名义上,这些考生成为了天子门生,然后被给予进士的名号。
苏逸却摇了摇头。
“你说的是考试,我说的是教育。看起来有相似之处,但是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李书瑶眼中有些疑惑。
“不同在哪里?”
“考试是一种选拔人的方式,不管什么样的考试目的都是为了选拔出人才。”
“而教育则是一种提高人的方式。”
“人才是怎样成长到这个地步的,才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你仔细想一想,是不是那些进士出身的人基本都是来自于一些大家族?”
这一点李书瑶简直再清楚不过。
“那是自然,只有这些大家族才有足够的财力为自家子弟聘请名师、购买书籍。”
在这个时代,书籍无疑是种极为昂贵的奢侈品。
一本书可能就要普通人数月的饭钱。
世家大族皆以藏书为荣。
聚在一起攀谈时,也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己家中有多少册藏书。
甚至为此还会专门盖出一间楼来。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买书绝对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想看书?
买点草纸自己抄吧!
苏逸笑了笑。
“对,这才是关键。”
“那你设想一下,如果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获得和富家子弟同样获得教育的机会会怎样呢?“
李书瑶神色露出一抹讶异,不由得仔细思考起这个问题来。
她以前倒还真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
苏逸见她沉思,接着说道。
“从出生来说,人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异。”
“富人家能出聪明孩子,那自然穷人家也能出。”
“同样的,穷人家会有一些比较笨的孩子,那富人家也会有。”
“孩子天生聪不聪明和家世背景毫无关系。”
顺着这个想法,李书瑶思绪逐渐深入。
“按照小苏老师的意思,难不成是说穷人家里会读书的孩子也有很多,只不过是因为出身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才埋没了吗?”
上官玲珑也同为这个想法感到惊奇。
这确实是一个此前没有考虑过的方向。
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一生的轨迹好像都已经安排好了。
小孩出生,幼时在家里帮忙,长大后下地务农,到了年龄开始结婚生子。
然后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
哪怕是在京城这种天子脚下的地方,百姓也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过来的。
像周小平父母那样宠溺孩子的,才会把孩子送到学堂里来。
即便是送到学堂,也只能找像苏逸这样专门开设给贫民的小学堂。
根本无力承担名师所收的束修。
苏亦不可置否的无奈笑笑。
“没错,如果教育普及的话,说不定穷人家的孩子会出更多读书的好苗子。”
他看了看房间里摆放整齐的桌椅板凳,微微叹了口气。
“如果这些孩子以后能成才进入到朝中当大臣的话。对于百姓绝对是一件好事。”
“他们出身穷苦,最懂得普通百姓心里所想。”
“如果让他们成为各地父母官的话,绝对不会对当地百姓身上发生的惨剧熟视无睹。”
“反观如果是那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子弟,成为了大臣之后。”
“他们压根没有体验过普通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就不知道百姓在发愁些什么。”
“臣子何谈能够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呢?”
上官玲珑的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李书瑶也同样凤眸微张。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大臣不能同情百姓了。
原本就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子。怎么可能去体谅那些在田间地头里刨食、讨生活的百姓?
想到这里。
李书瑶终于明白小苏老师今天这堂课的意思了。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给了普通百姓一条往上攀爬的通天之路。
这条路兴许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坎坷。
可对百姓来说,有了教育,就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盼头。
对朝廷来说,自身获得了新鲜血液,还阻止了世家大族垄断朝廷的局面。
大家都是双赢的。
当初在南征讨南岳之地的时候。
李书瑶就深刻的认识到了世家大族对朝廷垄断的害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