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马人》的发表定在了83年的1月在《人民文学》以增刊的形式发表,人艺的剧本改编权拿到手了也得等几个月,等发表之后才能改编,以防止内容泄露出去。
燕京的秋天似乎总是很短暂,才感觉刚过了两个凉爽的周末,天气倏的一下便冷了一下,林为民骑着摩托车上下班都冻的瑟瑟发抖,今天逼不得已套上了一件皮夹克,还是这玩意挡风。
祝昌盛抖着身子进了办公室,鼻头冻的发红,道:“今年入冬有点早啊!”
柳荫抱怨道:“可不是嘛,又得裹上一身厚衣服。”
她的出发点完全是从着装的美丽程度考量。
同事们刚进了办公室,聊了一会儿闲天,慢慢进入了工作状态。
林为民关于一月号尽量上新人新作品的点子受到了覃朝阳的认可,编辑部的同事们最近也在联系手里有潜力的作者。
这个新人并不是指年纪或者是写作时间,而是指尚未被真正挖掘出来的有潜力的作者。
不管是之前是否发表过作品,只要尚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都可以试试。
毕竟,《当代》是一份面向全国读者的权威文学杂志。
林为民手里是一封信,给他写信的是陆遥。
《人生》自从去年发表以来,受到了全国读者的巨大欢迎,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优秀中短篇颁奖大会上还获了奖。
同时也完成了出版,如今已经加印两次,销量突破了60万册,陆遥因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最近的小日子过的很滋润。
但他来信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林为民,《人生》的电影改编他已经交给了吴天明。
陆遥在信中告诉林为民,这半年多来的时间吴天明几次三番登门,每次到他家之后都是跟他促膝长谈,谈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人生》如何改编。陆遥心受感动,终于答应了将《人生》交给他,并且还答应了担任《人生》电影的编剧。
《人生》的拍摄资金,吴天明是找的西影厂,这一切都跟林为民的记忆吻合。
给陆遥回了信,鼓励他参与电影剧本创作的同时,林为民也没忘催稿。
可不能让这厮因为参与电影创作就忘了自己的老本行。
翻阅其他的信件,林为民再次发现了一封熟人的来信。
因为之前一直有通信,林为民知道马原今年夏天已经从辽东大学毕业,然后选择了进藏工作。
这次给他寄来的信里不光谈了近况,还有一份投稿。
《ls河女神》。
林为民的眼神放在稿纸上,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会浮现出马原的形象,浓眉大眼,鼻直口阔,他习惯圆瞪眼睛,讲话的时候故意大声,以虚张声势,就像眼前的这篇文章。
看完了之后,林为民沉吟了很长时间,他在判断这篇是否符合《当代》的用稿标准。
如果单从成文质量上来说,似乎差了那么一点。
13个人到ls河边度假,按年龄以数字代替。它以氛围作悬念的勾引,先是聚餐时不远处传来死猪的气息,然后2讲述似乎有神秘意味的故事。
再然后下水游泳,水很冷。ls河女神,其实只是借8被埋在沙滩上的印痕,集体即兴创作的一个沙雕。
故弄玄虚的结果是消解,其实里什么玄秘都没有。
如果这是老一辈批评家们来看的话,肯定就是一番批评,认为这部完全是一个“叙述圈套”。
这几年文学圈子里似乎喜欢用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观点,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马原在中的叙事就造成了对读者的牵引,这就构成了形式。
这篇强在形式,也弱在形式,这种注重形式的作品,几乎谈不上什么内核,更别提思想性,这也是很多老一辈批评家看不上这种用叙事做核心的作品的根本所在。
但林为民觉得马原似乎正在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独树一帜,至少到目前为止,林为民没有在国内其他作家身上看到过。
他将交给同事,准备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大家的意见很统一,结构很有新意,但故事太薄弱,放在《当代》上发表,有些勉强。
说勉强是含蓄的说法,准确来说是达不到用稿标准。
稿子送到覃朝阳那里,林为民还想争取一下。
“马原的个人风格是非常突出的,现在也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我觉得这种风格在国内的作家身上是少有的,我们应该培养培养。”
覃朝阳听着林为民的话,思忖良久,他对林为民的话是很重视的,道:“那这样吧。给他去一封信,还有没有其它类似风格的作品,或者再创作一篇也行。”
“领|导,这么跟人家说完,我们肯定就得用了,要不然不成了涮人玩?”
覃朝阳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少将我的军!”
他沉吟片刻,道:“只要他能够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出一篇说的过去的作品,我就同意让他发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