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上下都穿上了棉衣,去年的都能穿也都挺暖和的,她忙让人去布店买棉花买布做棉衣,谁知道镇上的棉花都被卖空了。
她想了想,干脆自己赶着马车去了一趟县城。
没想到县城的棉花也告罄,她的眉头一夹,用意念收了空间种的几亩棉花装上车。
她可是学机械的,回到家立即用木料,做了一台弹棉花的机器。
叫来两个婆子,让她们带上口罩,教会后就让她负责弹棉花。
弹好棉花再发下去,众人连夜赶制出棉衣,所有人两套厚棉衣。
还剩下一些棉花和布,她又让人全部做成大人穿的棉衣,给钱家送去,这可不是给钱镇长穿的,是给镇上乞丐的。
还好大家应对的及时,陆掌柜把以前乔麦住的小院让乞丐们住了,不再动用乔麦的铺子。
也算是她支持钱镇长了,乔麦除了捐棉衣,还给他们买了过冬的粮食。
并让钱镇长贴告示,让各村困难的人家,来到镇长家领粮食,孤苦无衣的老人,会把粮食和柴送到家去。
乔麦担心的不是她们吃的问题,而是担心老天爷会不会来场雪灾,怕他们到时候出不去,坐吃山空所以才发下去粮食和柴火。
要不说当官的有作为,百姓就享福。
钱镇长在乔麦的支持下,让家里的护卫赶着马车,给他管辖各村的困难户送粮送柴。
有的自己来领,双向行动,没几天就全部接济到位了。
袁家起是月底回来的,走的时候只带了薄棉衣,回来的时候可冻惨了。
乔麦赶紧给他送去新做的厚棉衣,还有自已从平台上买的治风寒,治发烧的药,都在瓶子上写好药名药效了。
“这几天我太忙,可能照顾不到你,若是不舒服,赶紧去看大夫,这两瓶药是给你带去书院的,棉衣还有一套新衣。”
“嗯,你忙吧,我能照顾好自己的。”
乔麦走了,袁家起赶紧换上厚棉衣棉裤,把鞋子脱了钻进暖暖的炕上。
还是家里好呀,家里有个女人疼更好呀。
乔麦再忙,也没有不管他过。
川儿穿着厚厚的棉衣,象个球一样,背着小布包跑了进来。
“爹,爹,今天晚上我可以和爹一起睡了。”
“呦,又胖了一圈,去京城没少吃好的吧?”
“嘻嘻,天天吃好的。”
他把包里的好东西,都摆放在桌上,一个一个给袁家起介绍着,完事还塞他嘴里让他吃。
“爹,您饿了吗?我去厨房给您找点好吃的?”
“不饿,等中午一起吃吧。”
“嗯,娘在后院正和婆子们给暖棚加固呢,”
“给爹讲讲你们在京城发生的事好吗?”
“好啊。”
暖暖的屋里,父子俩依偎在一起,袁家起听着儿子绘声绘色的讲着乔麦的事情。
他有时候笑,有时候感动,有时候自豪。
等把身子一暖和过来,就跑到后面去帮忙了。
老先生和老太太是不敢出门,他们怕冷的不行,这样的天气出来无疑是在找病。
刚进十一月,外面就上冻了,袁家起依依不舍去书院了,呼啸的北风刮着在他的脸上,象刀子割一样疼。
比起往年,天水镇提前半个月进入了冬季,老百姓的麦种才刚刚种到地里,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乔麦不是神,也不是神棍,更掐不了指,算不了命,为了以防万一,她开始让人囤粮了。
这可是刚刚交了粮税,不但囤粮,柴火也没停止收购。
演武场上,一小半地方堆的都是柴火木炭。
别说她,好多人家都觉得不正常,也都开始在囤粮囤柴了,就连一些普通老百姓,为了冬天不被冻死,不被饿死,都用手里仅有的钱,开始采买起来。
粮价炭价一下就涨了起来,甚至出现了好多地方断粮,断炭的现象。
正巧乔麦空间上次砍伐的,那一批橡胶树有了用武之地,半夜她趁着大家都熟睡的时候,把练武场都快堆满了。
都是三十公分一截一截的,砍用起来特别的方便。
十一月初六,大雪漫天盖地的下起来,路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天气好冷呀。
乔麦命令小食铺关门,让掌柜和伙计好好休息,没事了扫扫房顶上的雪,不用再卖货了。
乔家每隔两个时辰,就会有人踩着梯子,把房上的雪往下刮一遍,以防止雪厚把房子压塌。
虽然是新房,但是也得要注意。
这样的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之后转成了中雪,又是一天一夜,才转成了小雪。
人们从家里出来,雪都有一人高了,若是变成雨水,天水镇就要发大水了。
好多百姓担心来年的收成,甚至都想到可能会颗粒无收,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可是再发愁,也得顾好眼前。
雪停之后,钱镇长赶紧命人开始清理积雪,可怎么清理?哪儿都是雪啊,一人高的雪清理到哪儿去?
各家也只能清理出一条来回走动的路,根本没地方堆放这些积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