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消息,刘平来了精神,安吐罗在邺城消息灵通,既然如此郑重其事的提起,想来消息分量不轻,他琢磨着莫非是朝廷机密,或者是什么不得了的秘辛。
结果安吐罗接下来所说却有些莫名其妙:“安某自幼跟随族人经商,去过许多地方...”
“各地风土不同,习俗及方言也不同,北人喜酪桨,南人好茗茶。”
安吐罗絮絮叨叨起来,似乎变成一个老者,即将油尽灯枯之际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将经历娓娓道来,试图让他人记住自己的平生。
刘平静静听着,他知道对方不是在闲聊,估计是在为即将说的消息做铺垫,不过他很好奇,是何种消息让安吐罗要回顾自身往事?
安吐罗是粟特人,但祖上已经定居中原,和其他粟特聚落一样,安吐罗所在的聚落也经商,所以除了粟特语他还会说、会听其他语言。
“安某这些年去的地方不少,见过的人很多,无论是哪里,总会听到童谣。”
“童谣大多由儿童传唱,有些听起来很有趣,可有些听起来却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刘掌柜以为如何?”
刘平点点头:“有些童谣是编出来消遣,有的则是意有所指,譬如某地有人要诋毁仇家声誉,但又怕对方找上门来,就编出童谣让小儿传唱,毁人声誉于无形。”
“刘掌柜说得是,这样的童谣,编造者必然为成年人,而童谣之中包含着双关、谐音、拆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便于小儿传唱。”
听到这里,刘平似乎猜到了什么,不过他没有贸然打断而是继续倾听。
“有的童谣,其目的已经超越民间恩怨,每当时局动荡,无论是南是北,京城里都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童谣,无非是暗自谁要做天子,亦或是谁要倒霉。”
“这种童谣,不过是某些势力基于各自目的编造出来的所谓‘天意’,譬如权臣想要篡位,事先编出童谣让城中小儿传唱,待其篡位之后便是印证天意。”
“亦或是要诛杀某人,先放出风来,待得手之后,让世人以为他是顺应天意。”
“许多人说童谣代表天意,其实安某以为并非如此,那些‘应验’了的童谣被人记住,可没应验的童谣更多,却不会有人放在心上。”
“不过安某去过许多地方,在长安、邺城也待了许多年,总结出一点经验,这类伪托天意的童谣,大多流传在京城或周边地区。”
“所以在京城以外州郡流传的童谣,反倒正常许多,好记也好了理解,不过呢...”
安吐罗抿了一口茶,这茶名叫“西阳春”,是黄州出产的茶叶,他本来不喜欢喝茶,但时常到刘平这里做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安某有许多亲朋故旧,近期在不同的地方听到相同的童谣,而这童谣听起来也有些莫名其妙,但细细一想却意有所指,而这种童谣本该在京城流传,结果却是有人故意在远离京城之地传播。”
刘平适时开口提问:“不知安郎君还记得这童谣否?”
“记得,刘掌柜可需要纸笔记下?”
刘平点点头,对方居然要他用纸笔记下,恐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笔墨纸砚很快准备好,安吐罗见着刘平提笔等候,缓缓开口:“童谣如下:‘白杨树下有鱼池,池边问鱼,答则离,不答则留’。”
不等刘平提问,他郑重说道:“安某要说的消息,是青兖等多处地方开始有人大规模传播这首童谣,连年征战而江南战事迟迟未决,百姓多有怨言,丞相府已经暗地派遣人手,要追查童谣的源头,为防患于未然,不惜动用兵马。”
。。。。。。
“白杨树下有鱼池,池边问鱼,答则离,不答则留’,这童谣你们怎么看?”
“头儿,鱼怎么会说话?谁会在池边和鱼说话,莫非脑袋不好使?”
“想想,再想想。”
“啊,有了,这是拐子诳小儿的把戏,说池边有鱼会说话,诳得小孩儿跟他去看这鱼,等走到僻静无人处,把嘴一堵就抓走了!”
“喔,好想法,不错不错!”吴明笑起来,见着那手下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随即把脸一板:“继续想!”
“啊,还是不对么?”
房间内,吴明的几个手下正眉头紧锁思考问题,如同出恭不畅,憋得满脸通红,吴明见着手下如此不开窍,真是恨不得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午后,他和刘平刘掌柜碰了个面,对方将这张纸条给了他,还告知了消息来源。
童谣:白杨树下有鱼池,池边问鱼,答则离,不答则留,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白杨树下有一个鱼池,在池边向池鱼提问,鱼要是回答就离开,不回答就留在池边(继续问)。
有些莫名其妙的童谣,但吴明却看出来这玩意后面的意思是什么,他知道刘掌柜在邺城肩负着收集消息的职责,而对方也知道他肩负着何种职责,所以特地告知此事,他不可掉以轻心。
“啊,头儿,我想出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