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路一条......”李过喃喃几句,他何尝又是个怕死之人,只不过为了这些老营的身家性命,再顽抗下去,便是害了他们。
他李过烂命一条,死不足惜,倒是这些老营。
一旦官军继续进攻,他们十有八九都要死在这里,就算没有死的,也绝不会被放任活着。
“要我归顺可以,但你要答应我几个条件。”
崇祯皇帝没想到这货居然真能投降,心里有些惊喜,不过面上仍是那副波澜无惊的样,淡淡道:
“你且说给朕听听。”
“第一,李自成与我有大恩,我不忍伤他,陕西内的战事我不能参与;第二,归顺以后,这些老营的身家性命,你不能危害;第三,要保证我家人的安危。”
“没了?”
“就这些。”
崇祯皇帝有些吃惊,这里边除了最后一条,其它都和李过没什么关系,按理来说,投降的不都得胡天海地的提一些要求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附和历史上李过的性格。
“你这三条,朕都准了,这下可以让火器营的人下来了?”崇祯皇帝后半句,显然注意力在城头被老营控制的那些火器兵身上。
“放他们下去。”
谈拢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谁也没想到,鏖战多日的潼关,城下躺了无数双方兵将的尸体,最终居然会是这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
刘汝魁、李过都投降了,李来亨也没什么好说,在后者的亲自劝说下,也十分不情愿的,约法三章的选择归顺朝廷。
不过李来亨和李过一样,都没提什么过分要求。
他们接受和刘汝魁、蔺养成他们一样的处置方式,让老营分散各地,该务农的务农,该入伍的入伍,此后不再逆首。
但除此之外,他们也要崇祯保证,不会因前罪而伤及他们和家人的性命,这些老营本是朝廷的重点剿灭对象,这个决定,崇祯也考虑了很久。
不过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实际上,还剩下这些老营加在一起,不过也就一万多人,聚在一起还可能生事,但分散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中去,几乎很难再出什么乱子。
战争持续了这么多年,死伤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血性汉子,他们不该就这样死在这里,在安稳的基础上,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吧。
在这之后的很多天,潼关内外都忙于关城的重建和战后尸体的处理上。
崇祯皇帝将接下来在陕西的战策交给堵胤锡召集众将去讨论,自己初来乍到,不能瞎指挥影响到占据,管管重建关城和其它事儿就行了。
在关内忙于维持稳定的时候,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迫降刘汝魁、李过、李来亨等闯将,收复潼关的消息,却风一样的传遍了整个陕西。
基本上,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不是和堵胤锡有关,却是崇祯皇帝文韬武略,策定大功,云云此类。
当然,崇祯御驾亲征也有这原因,李自成眼瞅着要被灭了,自己还在京师待着,那岂不和朕一点关系没有了。
难道日后要史书这么记载,崇祯大帝待京师啥事没干,堵胤锡一个人把李自成给摆平了?
这怎么行!
堵胤锡的功劳朕记着,该赏赏,该赐赐,但这收拢威望的活儿,还得朕来做,不然日后不好统领军队啊!
当然,堵胤锡是个明白人,和皇帝抢风头,那不是嫌自己活的长吗。
其实崇祯不来堵胤锡还隐隐曾有些功高盖主的担忧,毕竟历史上这种的都没几个好活着。
这种担忧如今全都烟消云散,因为此后基本上没自己啥事儿了,打胜仗全是皇帝指挥得当,收复失地,那是因为皇帝天威吓得流贼屁滚尿流。
简言之一句话:活本督这儿继续干,逼当然得留着崇祯皇爷去装,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为人臣之道。
......
西安,武威殿。
说是武威殿,其实也就两顶破瓦房,刷上点金漆,星星点点的,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罢了。
只是大殿看着虽然像那么回事儿了,里边站着的大顺“文武群臣”却依旧不像那么回事儿。
文的那列,宋献策已经跑了,李岩让白广恩绑走如今关在紫禁城,领头的自然成了牛鼻子老道牛金星大侠。
武的那列,本来还剩下不少,可如今基本都派出去抵抗官兵了,还留在西安的也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站在诸将为首的,不过是帅标右威武将军李友、帅标前果毅将军任继荣、帅标后果毅将军吴汝义等人,基本在历史上都没怎么出名。
虽说都有些战斗力,还算不错,但与四年前雄兵百万,登坛拜将时一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底下,可怜的要命。
李自成坐在‘龙椅’上,穿着滑稽的‘龙袍’,看他那副死了至亲一般的神情,自然也是刚刚听说潼关被破。
这个消息实属意料之中,李自成只是不愿面对罢了,令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刘汝魁、李来亨甚至连李过,都背叛自己投了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