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岳老爷子批示胡说八道,赵源微微一愕,因为自己大师父在说及此事时,同样用的是这四个字。
“拙子,汝哥官钧定,我就算不是很懂,也知道宋五大名窑,说没有钧窑这不扯蛋吗,
现在还有不少传承的,如果没有,那些传承是哪来的?”林如泽也插口道。
赵源极为平淡的解释道:“你们知道说宋无钧是谁先提出来的吗?”
三人皆是摇头。
“是小日本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钧窑是金代的,接着是美国人提出,认为钧窑出自元代,
最后英国佬也站出来了,说是元末明初的。
国内呢,有些学者就喜欢引用国外的论述,认为他们所说都是对的,而挑战故有权威这个事又很过瘾,符合一部分学者的尿性,
所以他们就跟着唱和,说宋无钧。”
“他们凭什么这么说?”王旭有些小愤青,听到是几个老外在扯,语气就变得冲起来。
“他们的论据是,宋代古墓中,并没有一件钧窑品出土,连个碎瓷片也没有。”
林如泽好奇道:“那你认为呢?对了,这就是刚刚你听练摊说是出土物神色变化的原因?”
赵源点头道:“其实,说宋无钧他们的论据很片面。我所知道,钧瓷初始于唐,而后盛于宋。”
“那为什么没有出土的呢?”岳拙再度追问。
“关于钧窑的俗语有很多,有人说‘雅堂无钧,不可夸富’,也有人说‘以器为纸,以火为笔,一窑烧得万般彩,天下谁人不识钧’。
从古代的工艺上来讲,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就是说,钧窑的窑变是所有窑中变化最多的,而且永远烧不出一对釉色完全一样的器物。
这些,都造就了钧窑的独一无二以及珍贵性。
有一种说法,唐玄宗酷爱唐钧,认为其是‘钧’王之瓷,既然沾了王字,就不能等闲视之,
所以又下了‘钧不随葬,民不得用’的禁令,所以才会在唐宋的古墓中看不到钧瓷的踪迹,至宋,这条禁令也被沿用了下来。”
王旭和岳拙不禁点头,林如泽则在暗叹赵源学识的渊博。
四人走着,赵源的目光也不时在路过的摊位上扫视,心中也不禁感慨着,在城隍庙他可看不到这样五花八门的仿品。
路过一个杂项的摊子,他一指旁边的一把老锁问道:“什么价格?”
摊主赶忙笑脸回道:“这可是宫里出来的,之前是王爷家的锁,您上手看看,用料结实多压手,还有这构造工艺,
帅哥,你是识货的,我告诉你,就是现在的工艺也做不到这么精美了。”
赵源没有上手,他看的这把锁,也确实是老物件,当时人称之为弹子锁,钥匙插上一扭,机簧就弹出来,
其实和现在大部分的环锁原理一样,不过在那时节还是蛮新奇的。
当然要说老,也老不到哪去,这是民国时期的,当时国内的技术是制造不出这款锁的,大部分都是由美国进口而来。
他再度问了句价格,摊主目光一扫四人这才开口道:“6800块,多少我还有点赚头,都是下乡的辛苦费。”
摊主这话很有意思,价格开的高,但又怕一口价把客人吓走了,就说明自己还有赚头,客人可以还一口价,
且还说了自己赚的不多,客人也不要还价还得太狠。
赵源摇摇头,压根没有还价的打算。
众人接着逛,如同岳拙所说,这地方每日有高人穿梭不断,所以并没有像样的漏等着赵源来捡。
转了整整一圈,也就一个清三代民窑的大碗还不错,但有一条冲线,而且价格也太高了,开口就是6万。
接着,赵源又逛了几个老字号的店铺,对京城的古玩行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八月底的京城,近午时分还是很热的,四人中最怕热的林如泽道:“找地儿吃饭吧,热得不行了。”
岳拙摆手道:“东边还有几个散摊,带小源一起逛了,咱吃完饭就别过来了。”
赵源正想说直接走就行,王旭当先迈步道:“那就赶紧的。”
东市的地摊相较西市地要小很多,此时又是近午点,不少摊位都已经收了。
除了鬼市,古玩的摊位从来都是逛早不逛晚,十点多也就没啥人了。
赵源也不想再多耽搁,所以走马灯似的逛了起来,当迈至一个卖古币摊位的地方,他脚步一顿,随即蹲下看起来。
铜钱很多,这个摊主也是个懒人,并没有用丝线之类串起,就这样一摊撂在所铺的布上。
几乎都是清代的,赵源顺手拿起一枚细看,老板也不以为意,和旁边一个摊主还在吹牛,
好像是在讨论某个地儿又到了一批俄罗斯料子,品项都很不错,
言说某某去过了,除了身上有点味,其他都很好,赵源还以为他们在讨论玉石,
等老板住口,又抱起一个大水壶灌了一口水之后,他这才问道:“这枚什么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