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臣道:“三年前,塞北动乱,鞑靼人屡次来犯,烧杀抢掠,残暴不仁。鞑靼人皆是骑兵作战,战术灵活,以偷袭为主,来去迅速,我军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尤其鞑靼人的大将蒙塔悍勇无比,更是心腹大患。侯老将军便上表请求派武艺高强之人前去助阵,先帝找到刘指挥使,刘指挥使便指派了我率领一批锦衣卫高手,前往塞北协助破敌。
我和兄弟们在塞北,经过多番侦探,发现鞑靼内部并非无懈可击,便挑拨鞑靼可汗和大将蒙塔的矛盾,使出离间计,让可汗忌惮蒙塔,削他兵权,同时挑拨蒙塔,令他以为可汗要杀他,逼得蒙塔率兵造反。鞑靼人内讧,自相残杀,最终可汗虽艰难的战胜了蒙塔叛军,但也因此元气大伤,侯将军趁机出击,大败鞑靼,鞑靼可汗只能跟大齐割地求和。
因为破敌有功,侯老将军上表为我请封,先帝将我从千户擢升为正四品指挥佥事。
这期间还爆发了两次高丽战争,东瀛入侵高丽,大齐出兵援助,我被派往辽东,负责前线侦查敌情和谍报工作,配合大齐的精锐之师,两度击退了东瀛人。
直到今年开春,陛下将我晋升为指挥同知,从塞北召回京城。
我的经历就是如此了,并无特别之处。其实,每个锦衣卫都是差不多如此,是朝廷手中的利刃,听命于天子,效劳于万民。我不过是运气比别人好一点,仕途比别人顺一点而已……”
顾怀清托着腮听完,却陷入了思索……
段明臣的经历,单看每一次升迁确实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综合起来看,就不免让人感叹,要么就是他能力太强,要么就是他运气太好,亦或者兼而有之。
由从七品锦衣卫小旗升至从三品锦衣卫指挥同知,中间隔了整整八级,而他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诚然,段明臣确实智勇双全,无论在塞北还是辽东,都立下过汗马功劳,虽然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的艰苦凶险必定是无法想象的。
他仅仅二十五岁就坐上锦衣卫第二把交椅,依照刘崇对他的倚重,显然将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而刘崇已经快五十岁了,恐怕也干不了几年了,也就是说,段明臣可能会在三十多岁就当上锦衣卫的头头!
这简直是……飞一般的蹿升速度啊!
段明臣见顾怀清表情呆滞,眼神游离,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的脸,笑道:“你今天是怎么了?从宫里回来就怪怪的,突然对我刨根问底的,一定有什么原因吧?”
顾怀清猛地回过神来,盯着段明臣看,看得段明臣以为自己脸上开了花儿,他方才问道:“大哥,你老实跟我说,你是不是跟皇室宗亲有血缘关系?”
段明臣摇头道:“我父亲在我襁褓时就过世了,段家往上数三代都是普通武将。我外祖那边,虽是书香世家,却也不是什么显贵门第,跟皇室扯不上半点关系。”
“这就奇怪了……”顾怀清皱起眉。
他想起关于锦衣卫的传闻,锦衣卫在设立之初,叫做亲军都尉府,是由太/祖皇帝一手建立,为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锦衣卫只听命于皇帝,是皇帝手中的刀剑,真正意义的皇家亲军。
锦衣卫都指挥使向来都是由皇帝最亲信的武将担任,而且通常是出身皇族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锦衣卫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相当于皇帝的心腹,执行的许多命令都是极其隐秘的,其首领自然得是自己人,皇帝才放心得下。
历数大齐开朝以来的历任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一个不是有皇室宗亲背景的。就拿刘崇来说,别看刘崇大大咧咧的好似粗人一个,他的母亲是隆德长公主,先帝之长姐,严格算起辈分来,萧璟都应该叫他一声表兄。
段明臣伸手指弹了弹顾怀清的额头,笑道:“你的小脑瓜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在我看来,男子汉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凭借自己的真本事,靠家世祖荫,终究只是一时荣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句大不敬的话,皇室血脉也有不肖子弟,而寒门子弟只要肯努力上进,也不乏出将入相之人。”
顾怀清望着段明臣坚毅而自信的眼神,心脏也热烘烘的鼓胀起来,段明臣的豪情感染了他,顾怀清笑了起来:“大哥说得对,是我想多了。”
顾怀清自幼经历坎坷,幼时被家里囚禁,入宫也尝尽冷暖,他争强好胜,自尊心高,不肯服输,但性格之中难免有偏激的一面。
在遇见段明臣之前,他虽称不上大奸大恶,但也不能说有多么正直善良。而段明臣吸引他的,恰恰正是他的正直不阿,是非分明。这个男人对于除恶扬善,匡扶正义,有着山岳般不可摧折的强大信念。这对于长期处于压抑的宫廷之中,见惯各种黑暗的顾怀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引得他像扑火的飞蛾,奋不顾身的接近他。在逐渐靠近之后,也被段明臣所影响,他天生性格中的善良光明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萧璟的那番话也许另有深意,然而萧璟既不肯说,顾怀清也无从猜测。但不管怎么样,段明臣是自己喜欢和信赖的人,是兄弟、知己,也是恋人,自己喜欢的是他这个人,至于他的身份如何,官职高低,又有什么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