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了合适的口径型号,叶青正准备动手削切套筒时,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枪管的配适问题,如果先动手改了其它部件,后来发现枪管可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再去改枪管,那么原本改动的其余部件不就没用了吗?
发现了自己程序性错误的叶青立马停下手中的动作,开始考虑枪管的问题。
枪管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容易也容易。主要考量的只有三个部分,长度、材质、膛线。
膛线的重要性前面有提过,材质需求则主要是为了解决膛压和扩张应力的问题。叶青现在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枪管的长度。
枪管长度的测试不难,但很耗时间。在原本12.7厘米的枪管长度上,叶青在不太影响使用便捷的情况下,初步打算尝试13.2厘米,13.7厘米和14.2厘米三个长度的枪管。
从系统商城中直接购买相应的枪管光膛成品,叶青拿着三根长度不同的枪管走到店铺旁边的生产车间。开始拉着膛线。
在等待拉膛线的过程中,叶青也再次订购了一台削切式拉膛线的机器设备与配套的工具。毕竟是比赛用枪,要追求精度的话,没有哪种方式比削切式利用单一钩状切刀一条一条制作出来的膛线更加精确了。
尽管这样会让生产效率变得非常慢。
拿到三根长度不同的枪管后,叶青将其换在手枪上。比套筒长出一大截的枪管看着有些诡异。但现在也不是考虑美观的时候。
确认精度的方法也不难,使用不同长度的枪管瞄准同一个点射击三十发子弹。接着计算弹着点分布就可以了,就是前面说的MOA。
经过长达两天的测试,叶青最终将枪管的长度定为13.5厘米。接下来就需要考虑膛线的问题了。
刻画膛线需要考虑的点只有三个,一个是缠度,一个是缠距,最后一个是导程。
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前文同样有提及,缠度表示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缠距则是膛线旋转的程度。而导致则是指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距离。
这两者同样有一个计算公式。
缠度计算公式是:度数=arctan(Pi*直径缠距),不过这个公式比较复杂,一般用导程对比口径的倍数更好计算。
缠距则是要用到Greenhill公式来确定,在Greenhill公式中,在弹头初速为1500fps到2800fps间时:
缠距=150*(弹头直径)的平方(弹头长度)。
而叶青要使用的.38Super子弹初速为1279.52fps(feetpersecond译为英尺秒)。所以其对应的Greenhill公式应该是:
缠距=145*(弹头直径)的平方(弹头长度)。
(这一条是个人估算的结果,实在没找到1500fps以下的Greenhill公式。)
.38Super子弹的尺寸和.38ACP子弹(非.380ACP)尺寸相同,子弹全长1.28英寸,弹头实际直径却并非是很多人所想的.38英寸而是.357英寸,也就是9mm。.357和.380子弹弹头实际直径一样,这点前文有提过。
那么.38英寸和.357英寸的子弹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答案就是.38描述的并非是弹头直径而是弹头长度。
.38Super子弹全长1.28英寸,它的弹壳长度是0.9英寸。那么弹头长度呢?正好是.38英寸!
那么按照公式,可以计算出配适.38Super子弹的最佳缠距大约为1比49。
有了具体的缠距,导程和缠度就好算了。按照0.38英寸的弹头长度*49,得到18.62英寸大约473mm,接着再用导程除以弹头直径9mm,可以得到缠度大约是52.5度。
确定好了枪管长度和膛线数据,叶青定制的削切式制膛设备也送到了。对比生产车间里使用的纽扣式制膛设备,这就好比全自动和非自动的区别。
一条一条地刻画膛线还不能出现大失误,这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能够一次制作成功,叶青足足在系统训练场中练习了二十天的时间。直到自己的手可以稳定地使用勾状切刀拉出合格的膛线,这才算从中出关。
人虽然憔悴,但叶青的精神却格外亢奋。因为这次训练不仅让叶青能够合格的制作膛线,更是将叶青的雕刻手艺给练了出来。
开玩笑,在一根13.5厘米长的钢管内,仅凭双手就要刻画出数据精准的,高度一致的六条膛线。若非有系统这个作弊器,时刻都能在自己出现失误时以最高精度的反应提醒自己,叶青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一项工作。
甚至在此之前,如果谁告诉叶青,人力能够做到这一点,叶青都想拿大耳瓜子扇他!
“老板,你没事吧?!”
二十多天没见到叶青了,突然看到从自己面前飘过去的叶青。哈里斯仿佛见了鬼一般,忐忑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