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道:“朱明军中很多将领都是元末朱元璋部下的后人,这些后人中不少都是家学渊源,于军伍之事甚至比一些卫所的官儿更加熟悉。”
“他们这些人缺乏的不过是实战的锻炼罢了。”
“不过自郧阳战起,朝……,明军就始终注意培养和锻炼这些新人,尤其是反贼的御林四营,每营四千人,这万余人全都是精挑细选高大孔武,擅长负重攀爬的青壮。”
“而且这些人都是朱明的死忠,就算是我带领的选锋营在这上面也比不过御前四营,他们都是家人或者自己是罗教的忠实信徒,打起仗来,只要酋首一声令下,这些人就悍不畏死,不死不休!”
徐鹤听到这心中震惊,他原以为朱明朝廷选锋营已经够强大了,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有这种宗教军队。
这时李知节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以你之见,反贼下一步究竟想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件事正说中了俞大猷的心事。
“说实话,我之所以同意归附驸马帐下,一是当年光孝寺的救命之恩,第二件事就是为此!”
“我原本竭力推动明军北上,因为东南沿海卫所这些年来一直受到朝廷重视,有很多,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三地卫所军一直跟倭寇交手,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孱弱不堪,最少想要东进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北上就不一样了,去年年底鞑靼入寇,将京畿卫所和三大营几乎打残,只要能击溃身后追击的盛正奇部,再突破黄河,那京师唾手可得。”
“可惜,我北上的建议被驳,贼首与内阁里的有些人也因为我屡次三番违拗他们的意思而对我产生了怀疑!”
徐鹤不解道:“俞兄你可以算是明军中的老人了,怎么会如此轻易……”
俞大猷苦笑一声道:“我就是个兵头,常年在广西练兵,事实上跟朱厚熜、内阁诸人接触很少,只有张居正、殷正茂两人跟我还算熟悉。”
“张居正此人因为年纪最小,但因自小就有神童之名,故而在内阁中反倒是名气最大的,向来为内阁中徐阶、高拱等人所忌,他说话很少,平日里一般不开口,看样子似乎也对现在明军中的一些事情看不习惯。”
“尤其是砺锋营的事情,砺锋营烧杀抢掠,作恶无算,张居正屡次上奏,要取肖明远人头以肃军纪,但都被千金市骨之类的由头拒绝了去!”
徐鹤好奇道:“明军的军纪如何?”
俞大猷斟酌道:“好坏参半,新招募的军纪差些,尤其是投诚的卫所军!但就算是御前四营也不过是因为钱粮都优先供给他们,所以才表现尚可。”
“可是这些人中很多领军之人都有罗教背景,罗教是什么货色,我想你们应该都有所耳闻。”
众人点了点头,这时戚继光又问道:“那殷正茂呢?我听说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为什么会反叛朝廷?”
俞大猷叹了一口气道:“殷石汀也是被一张嘴的花言巧语蒙蔽了!”
“他是个好人,对朝廷某些官员鱼肉百姓的做法很不认同,可能又因此受到朝廷的申斥,所以一怒之下为人所乘投了明军。”
“何人?”李知节问。
“此人名叫严嵩,是最早跟随朱厚熜造反之人,外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但此人甚至比徐阶之流还要受朱厚熜的信任!”
“严嵩!”徐鹤大吃一惊,“他有个儿子叫严世蕃,俞兄知道吗?”
俞大猷也惊讶道:“驸马竟然知道严世蕃?不过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他们父子都是朱厚熜最信任的人。”
李知节见徐鹤脸色突然变差于是皱眉问道:“亮声,这个严世蕃你认识?”
徐鹤于是便将严世蕃是张璨心腹的事情说了出来。
众人听到,朱明反贼贼首的亲信,突然变成大魏皇帝的亲信,一时之间全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由此可见,反贼已经在朝廷里埋了不少伏线,严世蕃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李知节叹了一口气道,“这件事要尽快告知……当今圣上!”
徐鹤苦笑,严世蕃的事情知道的人本就不多,由外人上奏,这会让张璨很反感,若是由自己上奏,张璨显然会更加反感。
李知节当然知道徐鹤的顾虑,于是叹了一口气道:“无论如何,还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明廷中的事情,最后俞大猷听闻了最近明军的动向后,也觉得徐鹤的猜测应该是对的。
“如果业已渡过黄河,那几乎可以确定,东进庐州的人马是佯攻!”俞大猷道,“但我估计,明军下一步的动向应该是转而向西,而不是直插京畿!”
戚继光眼睛一亮道:“俞兄的意思是,距离天气变暖,鞑靼南下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明军为了扛住边军的压力,会带着边军往西北方向兜圈子!最后鞑靼一旦寇边,边军首尾难顾,他们再悄悄脱离战场,直插空虚的北京!”
俞大猷点了点头道:“戚兄弟闻一知二,俞某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