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徐鹤到家后不久,钱裕便找上门来。
只见他束手束脚地站在院中,跟往日里为人四海的样子判若两人。
“是不是有事?”徐鹤问。
钱裕看了眼徐鹤,突然道:“小鹤,谢谢你!”
徐鹤被这声“谢谢”搞得莫名其妙。
只见钱裕道:“我爹一直希望我读书有成,能够脱离商籍,做个人上人,但……我今天才发现,我压根不是那块料!”
徐鹤:“……”
“我爹每月都给夫子送些吃食,盼着夫子们能用心教我,但往日里,谢夫子总是婉拒,我爹总觉得是谢夫子清高。”
“这次马夫子收了我爹的好处,今日提问,我本以为是我学问有所长进了。”
“但你当头棒喝,让我清醒过来,我哪里是什么学问长进,我压根不是读书的料子!”
徐鹤闻言一头冷汗,好家伙,自己那番话没想到竟然起了这种效果,也不知道钱继祖知道后会不会找自己算账。
“小鹤,你说人一定要读书吗?”
灵魂拷问,上辈子上学时,很多学渣也这么问过徐鹤,在那个世界,读书不一定成功,人生可以选择的路太多。
他给这些人的回答是:“只要刻苦,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
但……不同的是,不读书的人想要在这个世界成功,很可能付出的代价更高。
一念至此,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倒是小胖子自己开释道:“不读书又怎样,能写会算,我也可以做个陶朱公般的人物!”
说到这,他仿佛突然找到了人生方向似的,两眼放光,眼神灼灼。
徐鹤还能说什么?只能祝他不被钱继祖揍,另外祝他成功呗!
小胖子越想越兴奋,他给徐鹤描述起自己的生意经来:“要说我爹开酒楼饭馆确实赚钱,但我觉得还是来钱太慢。”
“我要是他,把家里的钱财全都聚拢起来,一半打理衙门,疏通关系,一半用来买盐引,贩去湖广,然后才从湖广进些稻米,囤积起来,等青黄不接时,高价卖出,只一年,我就能赚我爹开酒楼十年赚的钱!”
听到这,徐鹤不由对小胖子钱裕刮目相看起来。
在这个商人被打压,也没有大盐商出现的年代,这家伙的眼光妥妥的高明啊。
先是用官方控制的硬通货……盐,积累第一笔资金,然后再倒卖粮食,一来一回就是双倍利润。
不,是十倍利润。
毕竟盐和粮食都是硬通货!
有人会说,你海陵地处南直隶,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你还用去湖广进稻米来贩卖吗?
其实这里面有个原因。
早在天下三分之际,东吴就在江左大力开发农田水利。
这么多年过去了,江淮一带确实非常富庶。
但南直隶这块儿这些年一直改稻为桑,养蚕抽丝,所以耕地越来越少。
不过近年来更南方的湖广一带随着不断开发,人口和耕地面积大为增加,甚至国朝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童谚。
所以湖广的米价这些年一直走低,钱裕用盐倒腾稻米的想法,可以说还是挺超前的。
但这个操作起来也有点困难。
盐受官府控制,就算他能打通关节拿到盐引,但肯定拿得不够多,毕竟现在大宗盐货的交易还收拢在官府手中,除非是几个有阁臣背景的盐商才能拿多些盐引,但也只限于【多些】。
盐不多,贩卖到湖广就不划算,这生意自然做不成。
想到这,徐鹤突然眼前一亮。
没有盐,咱们有白糖啊,虽然白糖不是生活必须品,但生存之上还有生活,糖这种东西也是很有市场的!
盐引可以拿,白糖也是紧俏货,南直隶这块儿由老甲长父子分销,湖广江西一带完全可以交给……
想到这,徐鹤从屋子里拿出一个竹筒,然后让钱裕伸出手来,将竹筒在他手上轻磕几下,不一会儿,钱裕手里便出现了一小堆白晶晶的糖霜。
“白糖!”钱裕大惊失色,“这么多?你哪来这么多?”
徐鹤神秘一笑:“你先别管,我问你,你是不是真打算辍学做生意去?”
钱裕瞪着眼道:“你不信我?”
徐鹤笑了笑:“你如果能说动你爹,让你出来做生意,那以后你去湖广,可以从我这拿白糖贩卖,利润我们分!”
钱裕顿时来了兴趣:“听你这话的意思,似乎你会做白糖?成本一定很高吧?不是大宗,利润太小不划算啊!”
徐鹤想了想道:“你从我这拿货,一斤白糖我卖你一两银子!”
钱裕闻言眼珠子瞬间瞪出了血丝:“什么?”
海陵县市面上一斤白糖约莫卖二两银子。
徐鹤给他的价格直接减半。
扣除了运费费用后,一斤白糖最少能赚五钱银子。
这看起来不多,但假如数量足够,这钱赚得就太轻松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不用收拢资金买通官府买盐引,资金转而用来进货,原始积累更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