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玫家的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反正楚扉月和沁月是不想干站在那等他们商量出最终的结果。在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他们俩就走掉了。
峨眉金顶有三大盛景,分别是云海、佛光和圣灯。云海和佛光几乎是对立的,阴天看不到佛光,晴天看不到云海,就算现在气温降低白雾升腾,没有足够的光照人往下看也是什么都看不到。但不管怎么说,云海和佛光还是经常可以看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佛光能出现一百多次,云海的次数比佛光要少一些,但也有将近一百次了,可以说虽然美丽,但对整个峨眉山来说,并不是多么稀罕。相对而言,圣灯就十分罕见了。
据悉,在金顶无月的黑夜,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形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古时被人们赞为“万盏明灯朝普贤”。圣灯现象自古便有,但一直到今朝,也没有人弄清楚圣灯到底是什么。寺庙的和尚说,这是从摄身岩上跳下的人太多了,尸体发出了磷火,也有人说这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但是这个说法实在有些扯淡,谁闲的蛋疼跑到好几千米高的峨眉金顶上来跳崖自尽,真要有那个居心,三尺白绫一根房梁再加一个凳子就足够了。再说了,古代那人全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让他们种地都费劲,就更别提让他们爬那么高的山了。有那个力气,下山干点零工,怎么还不能活了。
比起什么尸体的磷火还有萤火虫的屁股,果然还是现代提出的一些观点比较切合实际,那就是磷矿或者荧光菌。不管是磷石粉的自燃还是荧光菌的腐烂,全都有可能会产生星星点点的微光,而且持久不散。这两种情况都有着十分苛刻的发生条件,首先必须没有月亮,其次空气湿度要大,还必须没有风。这些条件今天倒是都满足了,要是再没有,那可能就是最近峨眉山的环境保护做的确实很不错,植被丰富,把原本裸露的磷石矿源给掩盖住了。
难得来峨眉山一次,大概这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了,要是不趁机看看那传说中的圣灯,岂不是太遗憾了。
楚扉月带着沁月溜达到了摄身岩,楚扉月一边卖弄着自己之前从百度上查来的知识,一边琢磨着怎么把这峨眉三大盛景之首给折腾出来。在他的精神力感知的扫描下,摄身岩下方的植被下方确实存在着不少的浅层磷矿,只不过这些磷矿上面已经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绿草,甚至有些地方还长出了小树。磷自古以来就是植物们最喜欢的元素,有磷存在的地方,只要不是浓度过大反过来把植物杀死,基本那个地方的植被就会十分茂密。
峨眉山半山腰处的这块浅层磷矿也有着相似的情况,那个专家应该也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至少他说对了一半,那就是最近三十年圣灯之所以没有再出现,确实是因为植被将磷石矿覆盖了。但他没有说前文,那就是这处磷矿原本的浓度比较高,导致植物无法在矿源表面生存,导致矿脉一直裸露在空气中,当空气湿度等因素满足的时候,磷石粉就会自然并且飘上天空,从而形成所谓的圣灯之景。
现在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浅层的富集磷不断的流失,其浓度终于降低到了可以被植物接受的程度,于是植物开始快速在这些磷矿的表面生长,迅速形成了一层茂密的植被。有了植物的遮蔽,那些原本可以飘扬到空气中的磷粉自然也就飘不起来了,峨眉三大盛景之首“圣灯”因此而绝迹。
楚扉月倒是想和妹妹一起看“圣灯”,但是他总不能因为想看“圣灯”而破坏峨眉山植被,虽说磷矿上的植物生长的很快吧,但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这个罪过,楚扉月可不想犯。
就这么错过么?感觉又有些可惜,真的是难得来一趟,这辈子大概也就来这么一趟,出覅而月感觉自己大概还是努力一下比较好。
今天的天气正好合适,空气湿度也很不错,唯一差的就是没有裸露在地表的磷石粉。楚扉月倒是可以从别的地方搬来磷粉现场制作“圣灯”,但那样就失去了“圣灯”本身的象征意义。毕竟“圣灯”本身也不过是一种磷火浮空燃烧的自然现象而已,真要弄,在家里就能弄,可是要是真的那样,还有什么欣赏价值么?没有了吧。
比起从别的地方搬来磷粉往空中扬撒,楚扉月更倾向于搬运峨眉山本身就有的磷粉。峨眉山半山腰的磷石矿属于浅层矿,虽然经过太长时间的冲刷,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被比较严重的酸雨给腐蚀了不少,但除去表层那些之外,下面其实还是有不少的。楚扉月可以沟通地脉,通过地脉的力量将这条小矿脉挪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自然就可以让“圣灯”盛景重现人间。
“圣灯”之所以消失,是因为被植被覆盖了。那么楚扉月只需要把磷石矿挪动到没有植被的地方,比如说悬崖的崖面上,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厉害的植物,也不可能在悬崖的崖面上一张一大片吧?只要具体的操作过程,沟通地脉罢了,楚扉月可是就连修补大陆架地脉主干这种事都做过,区区峨眉山主峰的地脉分支,根本就不是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