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来势汹汹,孙权却不知该用何人为将,直到有人推荐了陆逊。
孙权起初还没想起来这个陆逊是谁,后来才想起来这个陆逊貌似还和孙家有姻亲关系,且此前平定山越有功,如今就驻扎在江陵一带。
孙权有个优点,在他不擅长的军事方面他听劝,当天便传令命陆逊接掌大都督一职。
陆逊任大都督以后下令全面防守,在夷陵附近与刘备对峙。
面对刘备的挑衅和进攻,陆逊只要求死守,不允许江东众将擅自出击,这让一众将领们都很憋屈。
再加上陆逊比较年轻,又是一副文弱书生模样,许多人暗地里说陆逊就是个无用书生,当不起大都督一职。
然而陆逊对这些都充耳不闻,只是下令各军严防死守。
双方对峙半年有余,直到盛夏季节,陆逊发现蜀军士气已经低迷,且饥渴难耐,正是反击的好时机,于是他传书给一直待在蜀军侧面的朱然,让他按计划行事。
是夜,一向安静的吴军突然发起反攻,火烧连营,同时朱然率军自后方截断蜀军退路,两面夹击之下大破蜀军,刘备一路败亡到白帝城。
有部将提出要继续追击,最好一战擒住刘备,然而陆逊却指出曹丕狼子野心,很有可能会趁此机会进攻江东,于是下令撤军。
果不其然,黄武元年(222年),曹丕本打算趁着吴军主力都在荆州进攻江东,结果孙权任用诸葛瑾,朱恒等将领成功拖延到陆逊率大军赶回支援,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黄武二年(223年),刘备病逝,其子刘禅即位,曹丕再度派人来劝孙权出兵攻打蜀汉。
但陆逊和朱然都劝孙权不要轻举妄动,不久后诸葛亮派使臣前来求和,孙刘两家再度恢复结盟关系。
黄武五年(226年)七月,曹丕驾崩,孙权那颗沉寂许久的心又活泛了起来,这一次他不打算再打合肥了,他打算进攻江夏,并且还是亲自领兵。
结果打了三个月,无功而返。
孙权无语了,难道他真就不是个打仗的料,给我机会我也不中用啊。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鄱阳太守周舫用诈降之计诱骗驻扎在皖城的曹休出兵到石亭,被陆逊、朱桓等人伏击,江东军大获全胜。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吴。
当了皇帝以后,孙权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交州五溪蛮夷发动叛乱,山越也趁机蠢蠢欲动,孙权命人先后征讨,皆获得胜利。
此后,魏蜀吴三国鼎立,魏蜀两方频频开战,孙权大多数时候则选择坐山观虎斗,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辽东公孙渊派人走海路绕到了江东地界,与孙权联系,意图反叛魏国。
正所谓远交近攻,孙权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与他约定南北夹击,一起攻打曹魏。
谁料公孙渊胆子小,觉得孙权是在开玩笑,竟是派人将孙权的使者斩首后送去了魏国。
孙权大怒,但因为公孙渊离得远,他又没什么办法。
恰好有传闻说魏国打算以此事为由进攻吴国,孙权决定先下手为强。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第四次率大军攻打合肥,虽然合肥的守将早已不是老对手张辽,但孙权这一次还是失败了。
也是自这次以后,孙权彻底放下了他的军事梦,打仗什么的还是让专业的去吧,他不打了,累了。
于是吴军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内再也没打过合肥。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最看好的太子孙登突然因病离世,终年不过三十三岁,于是孙权打算立三子孙和为太子。
然而孙和性子不稳,与鲁王孙霸争权夺利,朝中重臣也因为支持者两人而公开站队,相互对立。
孙权本来还在犹豫该选哪个儿子好,结果眼见朝中大臣居然为了孙和和孙霸各种为难他,甚至就连陆逊这位大都督也频频写信叫孙权早点确立太子之位。
孙权怒了,我这个皇帝还活着呢,你们一个个的都什么意思?当我不存在吗?我才是主角好不好?
于是,赤乌十三年(250年)八月,孙权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
太元元年(251年)五月,孙权在南郊祭祀天地后感染了风疾,就此病倒。
神凤元年(252年),被病魔纠缠了许久的孙权意识到自己大限已至,在交代完后事以后,他开始回忆这一路走来的那些人。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以及现任吴国大都督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孙权很庆幸他这辈子能拥有这五位大才护着自己,但同时他也有些无奈,因为哪怕是最年轻的诸葛恪,其名气也比孙权这个当老大的高。
明明我才应该是主角的,但为何你们都这么能抢戏?
孙权无奈的想着,最终却是带着笑意闭上了眼睛。】
孙权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秦,嬴政眉头紧锁,储君之位的争夺吗?看样子不管什么时代,选拔合格的后代接替自己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