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本不信天命,但当他纵观古今史籍后,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或许真的有所谓的天命。
就好比这四百年的大汉,前二百年风雨飘摇,后二百年纷争不断,时至今日,已是走到了尽头。
冷静分析的话,如今天下众多诸侯里,真正有可能逐鹿天下的人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
而其中最有希望的,无疑是曹操。
诸葛亮善术数,通推演,他能看的出来,若不出意外,北方的曹操早晚会灭掉袁氏,然后南征,一统天下,可到了那时,大汉也将彻底不复存在,一个崭新的王朝会在战火之中诞生。
冷静客观的讲,这样的未来对诸葛亮来说并不算坏事,毕竟他只是个隐士,根据他的推算,曹操南下的时候,荆州大概率会发生变故,到时候曹操兵不血刃就能拿下荆州,只要战火不烧到他家门口,这世道再乱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可每当午夜梦回,诸葛亮总是会回想起孩童时代亲眼目睹的那场惨剧。
烈火焚烧,家破人亡,屠城血债。
他不甘心,曹操这样的人凭什么能一统天下?
这个想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执念,也正是因为这种执念让诸葛亮久久不愿意出山。
因为在他看来,天下诸侯中的其他人都是草包废柴,不值得他去效忠,唯一够资格的曹操,却又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于是他只能继续躬耕于南阳,继续当他的闲散隐士。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挟持,不得不离开刘备麾下,临行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言称诸葛亮有大才,但性情古怪,这等大才需要亲自去请,只是召唤是召不来的。
刘备听从了徐庶的建议,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可第一次他去的时候,恰逢诸葛亮去拜访好友了并不在家,因此两人并没能遇到。
等到诸葛亮回家以后听家中书童提到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不由的心中一动。
刘备?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刘备的名声算不上响亮,甚至因为没什么地盘,他都称不上是一方诸侯,可诸葛亮还记得,当年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刘备虽然势力单薄,却还是义无反顾的救援徐州。
后来刘备几经沉浮,但他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得民心,晓仁义。
刘备在新野驻扎多年,诸葛亮其实一直有默默关注他,发现这个人确实有治世之才,若只是偏安于这新野小城之中实属可惜。
后来,诸葛亮听闻徐庶曾效力于刘备,他当时便预料到徐庶终究会离开,只因徐庶的家人都在曹操的地盘上,曹操怎么可能会对他无动于衷。
不过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曹操对刘备的重视,刘备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谋主却被曹操挖走了,曹操显然很忌惮刘备啊。
想到这里,诸葛亮忍不住开始以刘备为基础推演如果刘备能起事,这天命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果让诸葛亮震惊的是,刘备简直就是个天命异数,有他在,天命竟有三成的几率能重新归于大汉,虽然几率只有三成,虽然这其中肯定还有无穷的变数,但诸葛亮在这一刻却感觉,刘备或许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
后来,刘备第二次拜访隆中,结果恰逢新年前夕,诸葛亮去岳父家串门了,两人又没遇到。
直到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才与刘备正式见了面。
画面里,诸葛亮和刘备在草庐中相对而坐,刘备率先开口,表示汉室倾颓,奸臣当道,他作为汉室宗亲,有心匡扶大义,奈何才智不足,漂泊半生,未得其道,他这次来就是想问问诸葛亮是否能帮他完成匡扶汉室的梦想。
诸葛亮没想到刘备如此直接,但他也喜欢这种直接的人,于是便拿出了他当初以刘备为基础推演出的道路。
简单来说就是北方曹操太强,且局势已经明朗,现在去争去抢没什么意义,江东孙权,历经三世,发展已经稳固,可以当盟友。
荆州刘表守成之主,且年老体衰,命不久矣,他死后刘备可趁机占领荆州,以此为根基,西征益州,而后据两州之地,安心发展,同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待时机到来,便可兵分两路,征战中原。
这次谈话便是后世有名的《隆中对》。
分析完以后,刘备大受震撼,当即表示希望诸葛亮可以出山,助他完成大业。
然而诸葛亮却并不是个冲动的人。
他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目光灼灼的盯着刘备。
“将军,你信天命吗?”
刘备明显没料到诸葛亮会问这个,沉吟片刻,这才用力点头,“我信,我坚信大汉气数未尽,我坚信大义终将降临。”
对于这样的回答,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
“那我若是告诉将军,哪怕是按照我刚刚所指的道路去走,最终也只有三成的几率能达成您的最终目标呢?”
刘备愣住了,他先是低头沉默不语,神色凝重,但很快他的眼神就再度变得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