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京华城内的军事力量已逐渐恢复。
守城官兵已达两万人,除了守城兵外,城内还有禁军三千,还有各色护卫共一千人。再加上距京城不远的勤王军以及附近州县的差役,守住京华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刘铮要的可不仅仅是“应该”这么简单,他要的是万无一失,所以,他给余谦想了个主意。
预备役。
所谓预备役,就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人组成的团体,他们闲时为民,战时为兵。
他们跟传统士兵略与不同,传统士兵需常年在军营,而预备役只需要临时在军营。
传统士兵需要根据时事调动,但预备役不用,只要在官府登记造册,就可以离开本地,而且,不用服兵役,不管战乱如何,都可以拒绝服兵役,官府不得强征。
而且,预备役也不只是这点好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预备役赋税,也会减半。
这和之前的屯兵制,是有一些相似的。
但区别也很大。
屯兵制还是有一些局限性的,但预备役不一样,会更包容一些。一些退役的军人,会自动转为预备役,甚至一些老人,女人,匠人,都可以是预备役。
当然,这只是针对有战争威胁的城市而言,像南方的城市,刘铮并不打算推行。在南方推行,天高皇帝远,估计士大夫都会为了避税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给调去占名额。而且南方可是重税地区,要是很多人靠着这个减税,那朝廷的损失可就大了。
还有就是,预备役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是没有军饷的,不过,到了战争之际,他们的军饷,是常备士兵军饷的二倍。
这样,既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又不会造成冗兵现象。
不仅如此,他们在本地是保卫家乡,又因为“重赏”的缘故,他们的战斗信念会空前高涨,战斗力也会因此大大提升。
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守城问题。
本来,对于守城,余谦也是有些紧张的,但有了刘铮这个提议后,最让他担心的问题,也解决了。
现在,他不得不再次对刘铮另眼相待了。
难住他们几千年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到了刘铮这里,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被解决。或许,其他帝王想要一代人干五代人的事是空谈,但刘铮或许真可以。
既如此,他就更要坚定地站在刘铮的身后了,他要帮着刘铮,打造出一个超级强盛的龙炎出来!
龙炎的税负并不重,但减免五成赋税对平民百姓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招人当天,现场人满为患。
百姓们为了报名,挤得头破血流,动用了禁军才勉强控制住了局面。
刘铮预计收三万名预备役,当然这三万人不是谁来都行的,要进行非常严格的选拔。报名之后,也不是立即录用的,想要成为一名正式的预备役,得经过重重选拔。
首先就是身高。
虽然身高不是决定战斗力的关健因素,但身高臂长,对搏斗的确有一定帮助;
再有就是力量与弹跳力,刘铮都给他们设定了标准,达不到的,统统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耐力了,刘铮倒是并不要求他们能跑多远,但折返跑则是必须的。
毕竟,这些预备役的作战场地,就是在城门附近,需要他们在短小的作战区域内反复移动,所以,这一项是最重要的。
当然,另外还有很多技术兵种,条件就又不一样了。
这次报名人数之多,远远超出了刘铮的心理预期,虽然已经设立了几百个报名点,但,报名还是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好在刘铮并没有收到幽州出兵的信息,时间,还来到急。
报名结束,紧接着就是选拔了,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终于选出了战斗力最强的三万人。
这三万人,此次将作为正规军,一起协同城防军抵抗幽州军!
随着预备役的出现,余谦的战法随之调整,京华城防军,除了少量将领留守京华城负责指挥之外,全员城外列阵。
余谦要先用这两万精锐守城兵搓幽州兵锋,等幽州兵锋渐衰,便率军远遁,见机使兵。
京华方面部署完毕,幽州也出兵了。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华赶了过去。
此时,京华方面的命令也已经传到了辽东,辽东总兵得到消息:秘密出动,在合适时机对幽州方面军,进行合围。
这个消息,可把辽东总兵李文龙给高兴坏了。
自从辽东易主以来,他们辽东军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虽然已改帜,但走哪儿都顶着个“叛军”的帽子。
上次去兵部开会,大部分的总兵都孤立他,就连南方那群几乎没什么战斗力的将军,都敢用鼻孔看他,可把他给气坏了。
好歹也是一方总兵,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
那时候,脑门一热是真想反了,不过,他们已经是被招降之兵,而且也没有领头人,造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没办法,也只能是忍了。
而且随着辽东的发展,他们也跟着吃了很大一波红利,自然不会真的考虑造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