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康熙皇帝紧急将自己从福建调任湖广,姚启圣其实是有点不理解的。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能对大清统治造成威胁的只有海峡对面的郑氏集团了。
郑氏集团兵多将广,拥有上千艘各式战船,而且火炮也非常犀利,水师相当的强大。
姚启圣在担任福建总督之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剿灭郑氏集团,收复琉球,建立不世之功。
如果能收回琉球,对他来说至少能够封侯拜相,对于姚家也能够光宗耀祖。
他也一直在为这个心愿而精心准备,打造战船,训练水兵。
而施琅的出现则是一个意外之喜,让他的计划有了一个可以具体执行的最佳人选。
再过几个月,一切就能准备妥当了,他也将和施琅一起为大清朝建立不世之功。
结果皇帝却突然将他调任到湖南来剿灭沈墨这样一支小小的反贼,一下子将他的计划给打断了。
但是君命难违,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得遵从。
姚启圣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调阅了所有关于沈墨和荡寇军的资料,他从荡寇军跟清军的历次战斗经过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沈墨贼军虽然如今看起来势不可挡,但其实并非难以战胜。他们在之前的历次大战中之所以能够取胜,一来是沈墨其人用兵以快速勇猛着称,一开始就用最凌厉的攻势来击败敌人,二来也有以往的将领轻敌冒进的缘故,从而被贼军所趁。在本督看来,只要我军这次以守代攻,扛过贼军的前期攻势,贼军就会士气大跌,后续无力,届时我军就可以趁势反攻,击败贼军了。”
姚启圣面对下面的文武官员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分析。
这话虽然不全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也大部分是真实的。
至于说李光地以及于成龙都先后败在沈墨手中,在姚启圣看来并非是沈墨太强,而是这两位都是秀才掌兵,失败也不足为奇,并不足以说明沈墨的强大。
于成龙虽然曾经是他的下属,而且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操守上也令人敬佩。
但是姚启圣并不认可于成龙的统兵能力,甚至私心认为康熙皇帝让于成龙来担任湖南巡抚剿匪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而于成龙的兵败被俘才使得湖南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听说于成龙自己如今也投降了沈墨,还成为了他手下的首席文官。
听到这个消息的后,他还为于成龙有点惋惜。
于山公啊,你本是陛下亲口嘉奖的“天下第一清官”,奈何从贼啊!
一世英名都毁于一旦啊。
罢了,看在曾经共事一场的份上,他日你若是落到我手中,我可以向陛下求情,饶你一命。
这个念头不过是姚启圣心中的一个闪念罢了,他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守住长沙,然后趁势反攻,最终全灭剿灭沈墨贼军上面。
姚启圣手下的这些文武官员,没有一个有过和荡寇军交战的经验。
因为跟沈墨交过手的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要么就是如清军洞庭湖水师阮南强那样的直接逃之夭夭了。
所以这些人根本对于荡寇军的战斗力没有一个直观的经验。
虽然听说了荡寇军很厉害,很彪悍,但是听说的跟自己经历完全是两回事。
人往往在听说一件事的时候,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别人失败了那是因为他们菜,如果换了自己,肯定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姚启圣这次调来的将官们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心思,所以对于姚启圣的话很是认同。
“督帅英明,沈墨贼军也就是一时猖獗,只要给他们一次深刻的教训,就会打掉他们的气焰,再想剿灭就是易如反掌了。”
姚启圣听着下面将官的话,心中自得,抚须微笑,问道:“今日军议,诸位有话尽可畅所欲言。圣上隆恩信重本督,本督自然也相信诸位,因此我等要戮力同心,尽早剿灭沈墨贼军,以报圣上隆恩。”
有人出列问道:“督帅,末将听说那沈墨贼军之中水军颇为厉害,竟然还有不少炮舰。湖南之地河流众多,行军打仗还是商旅运输都离不开水军。若是我军没有水师与贼军水师抗衡,那岂不是只能被动防御?不知督帅对此有何对策?”
下面许多人听到这个问题,都拿眼看向姚启圣。
显然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甭管这些人实际上领兵的本事如何,但是却都明白在南方打仗没有水师助阵那几乎是很难打赢的。
水军在南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骑兵在北方作战的重要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方就算没有骑兵,士兵们还可以用双脚来行军。
但是南方水网密布,又多是山地丘陵,大部分城池都建在水边,如果没有水军,那打仗根本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南方剿灭小股的山贼盗匪,官军们表现的看起来还有点样子。
但是面对沈墨这样已经成了气候的精锐之师,表现就非常的拉垮。
水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之一,有的时候甚至没有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