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也升级成了大楚皇家陆军。
从职责上分成了两个层级,第一层是负有守土卫国的野战部队,由原来的楚军正兵转化而成。
第二层则是由原来的守备军和护村队整合而成的地方警备部队。
在指挥体系上,原来的大都督府升级成了大元帅府,皇帝亲领大元帅一职,节制天下兵马。
地方上则设五大元帅府,分别为西北元帅府,西南都督府以及辽东元帅府,中原元帅府还有东南元帅府。
海军同样设立元帅府,直接受大元帅节制。
五大元帅分别是铁牛、程凯、李彪以及樊鹏飞还有孙翔五人,全部都是沈墨的嫡系大将。
地方上的警备部队平日里可以配合地方官府维持当地治安,但是一旦有大的战事发生,其隶属元帅府拥有动员调动的权力。
这种设置类似于原本时空的战区配置,元帅府拥有极大的权力,遇到紧急事态不需要不需要请示朝廷和皇帝,可以直接作出决定。
天下刚刚平定,不稳定的因素还非常多,远远不到需要捆住统兵大将手脚的时候,沈墨自然不会作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等到日后天下承平的时候,这些制度必然要作出调整。
没有完美的制度和体系,只有最合适的制度和体系,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的。
在开国大典三个月后,罗刹沙皇派来使臣,要求大楚无条件释放在北疆俘虏的罗刹士兵,否则就要发起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楚皇沈墨只是说了六个字:“你要战,那就战!”
让人割掉了沙皇使臣的两只耳朵,然后驱逐了出去。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罗刹沙皇,在远东地区集结了三万人马,由雅库次克督军葛罗文率领,大举进犯大楚北疆。
辽东元帅李彪早有准备,率部与罗刹兵三战三捷,几乎全歼罗刹兵,并且追击到了罗刹境内,占领了数座罗刹城池,俘虏了葛罗文,缴获了无数物资和大量武器,并且带回来了上万名俘虏。
这一次,彻底打疼了罗刹人,也打醒了傲慢自大的罗刹沙皇,让他知道现在的华夏已经不是之前的华夏了。
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后,罗刹国在远东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再也没有能力进行扩张了。
无奈之下,沙皇再次派出了使臣,携带着沙皇的亲笔求和信,以及大量的礼物再次来到北京求见楚皇。
沈墨以国事繁忙为理由,整整将白沙皇使臣晾了一个月后才予以接见。
沙皇使臣这一次表现的分外谦卑低调,小心翼翼地表达了沙皇愿意跟大楚交好的心愿,然后询问该如何才能释放那些罗刹俘虏。
沈墨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人都是杀害华夏百姓的凶手,所以打算全部处死以安慰那些被他们祸害的华夏百姓。
沙皇使臣大惊,急忙表示沙皇愿意花钱赎回这些俘虏。
在西方,交战双方可以花钱或者用物质来赎回己方被俘虏的士兵,这也是一种惯例。
楚皇表示大楚不缺钱,如果缺的话会自己动手去取,不太需要罗刹的赎金。
沙皇使臣惊恐不已,苦苦哀求,最终楚皇才勉强同意让殿前司都督戴文胜跟他们商议赎金的事情。
沙皇使臣大喜,但是他却根本不知道戴文胜的厉害之处。
在半个月后,沙皇使臣面色木然地踏上了返回罗刹的路。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被楚军俘虏的那些罗刹战俘分三批被赎了回去,花费的价钱以及付出的代价让沙皇想起来都心疼不已。
这还不是最让他心疼的,最心疼的是他们在远东的三座城池也被割让给了大楚,城中的罗刹人全部被迁走,大楚派军队入驻。
这代表着大楚从此以后将钉子就扎进了罗刹境内,以后罗刹国在远东的势力扩张将会被死死地遏制。
对此,沙皇虽然极为不甘和愤怒,但是在军事上完全不是大楚的对手,只能从其他方向想办法。
他们想的办法自然是勾连怂恿一心想要搞事情的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漠北蒙古的准噶尔部的噶尔丹。
沙皇通过承诺支持噶尔丹统一漠北,给他提供大量的武器和金钱,甚至派来军事教官等条件怂恿噶尔丹南下进攻其他已经臣服了大楚的蒙古部落,从而将大楚卷入新一轮的战争当中。
噶尔丹本就是野心勃勃之辈,也担心大楚过几年之后国势更加强盛,更加难以对付,所以跟罗刹国一拍即合,双方很快勾结在一起,屡屡进攻袭扰那些漠南的蒙古部落,烧杀抢掠,整个草原上再次兴起了连绵战火。
草原各部难以抵挡,苦不堪言,纷纷向着大楚求援。
对于此种形势,楚皇早就有所准备,下旨让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西北元帅铁牛和辽东元帅李彪两人分别统领本部人马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草原进军。
同时,将楚军淘汰下来的大量武器火炮支援给蒙古各部,让他们武装起来抵挡噶尔丹。
并且,楚皇亲自写信给藏王,警告他切勿参与进去,以免自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