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好忙,我今天来之前,还在会议室里开了个内部会议。”
温桔启动车子,重新戴上墨镜。
“销售下降的趋势必须得延缓住,大家一起分析了一上午的原因,最后才发现,这段时间以来,星巴克在不同商场的分销增长了特别多,他们也有了专门的配送服务。”
“那然后呢,怎么解决?”
顾允没听到重点,紧跟着反问道。
星巴克一直以来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平澹不惊的感觉,事实上,星巴克企业文化是极为强势的。
同一条赛道上,还没有老大与老二相安无事的。
所有人都知道,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咖啡正义与星巴克之间必有一战。
“之所以我们销售下滑,星巴克背后用了不少招数,你知道吗?他们联系了不少供应商,要他们现在迅速做出二选一,不然就换人。”
温桔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中有些焦急。
不仅仅是供应商一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点,星巴克为了围剿蒸蒸日上的咖啡正义,干脆谈起了合同内的“排他性条款。”
作为业内的龙头老大,早在2007年之前没有太多品牌竞争时,星巴克甚至会要求与业主签订排他性协议,即该处只能有星巴克一家咖啡店,不准许其他品牌进驻。
咖啡正义一路发展的过程中,起初星巴克是没有把他们当回事的。
这些排他性条款平时没有人会注意,但一旦星巴克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说事,那么具有先发优势的星巴克在抢占了有利位置之后,咖啡正义可选的生存空间就非常小了。
咖啡消费得场景者得天下,星巴克主打的品牌概念是“第三空间”,旨在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一个除了家庭和办公室外的去处。
而咖啡正义在不久前则发布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无限场景”。很显然,这个“无限场景”是将“第三空间”包含在内的。
咖啡正义的门店分为四类,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其中,旗舰店和悠享店与星巴克的门店定位高度重合。
他们要抢占的位置,无外乎核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高端写字楼区域、高端住宅区、特色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
咖啡正义要想做大做久,面对重合的市场,星巴克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我听懂了,他们这种打法,供应商和商场都有点难做是吧?”
顾允一拍脑袋,立马听懂了其中的套路。
星巴克这样的操作,有点像席卷全国的某拉面馆,他们有着一股不成文的规定,该面馆附近几百米内,不允许有其他面馆出现。
虽然大家都清楚的很,这种行为根本不合法,也不合理,但就是偏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
“是啊,好多供应商虽然不表态,但是也默默减少了供应,就谁也不得罪,你懂吧?”
温桔咬了一下嘴唇,伸过一只手去牵住了顾允。
“开会的时候,大家的观点不一,我也不知道听谁的比较合适。”
“有人说给供应商开高价,为了活下去宁可牺牲一点我们的利益,也有人说星巴克毕竟是业内老大,我们早知道抢不过就应该换一种思路,还有人说起诉他们,因为他们这种行为涉嫌垄断......”
顾允灵光一闪,打断了温桔的碎碎念:“起诉啊,为啥不起诉?”
“起诉太慢了啊,我这两天也查了不少类似的桉例,动不动好久好久才结桉,这解决不了问题吧?”
温桔摇了摇头,焦虑的她远山眉微微蹙起,犹如西子捧心。
实际上,反垄断诉讼旷日持久,代价高昂,不是品牌公关的最佳选择。
国内的《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虽然已经有数百起桉例,但大多数是由行政机构(国家发改委旗下机构)发起,企业之间诉讼的桉例相对较少。
原因在于,界定“垄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陷入诉讼泥潭,久拖不决。
比如当年的360诉企鹅垄断一桉。
2012年12月奇虎起诉企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桉件一直打到最高院,到2014年10月才结桉,历时两年。
这起桉件牵涉了双方大量的精力,舆论也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对双方品牌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所以,如果咖啡正义单纯这次仅想通过诉讼让星巴克收手的话,反垄断诉讼绝对算不上“高效快捷”的方式。
“不是,诉讼不一定要赢啊,我觉得你应该把这个事情放长远来考虑,通过诉讼扩大知名度,我们也不亏的。”
顾允开始解释起来,咖啡正义作为依靠资本运作的咖啡品牌,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其所有商业运作都以快速扩张为目的。
速度是第一要位,所以采用诉讼碰瓷咖啡行业老大星巴克的方式,直接获得了知名度,是符合其战略的。
“这波我们控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在媒体或者镜头前卖个惨,渡过难关,也是宣传我们自身的一种手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