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同品牌的水味道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但是事实重要吗?
不重要。
消费者的心智一旦被占领,就会认为这个品牌最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讲过,企业其实只有两个基本功能。
第一种功能是,创新创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第二种,通过市场营销成为顾客心理的首选。
这两个功能是核心功能,至于企业其他的功能,实际上都可以外包。
很多新物种诞生初期,都拥有一个开创新品类的机会,但如果没有抓住时间窗口,或者在时间窗口期没有抢占用户认知,就相当于在裸奔。
比如,国内第一个升空宇航员是谁?
大家都知道是杨利伟。
但第二第三四五个升空宇航员是谁?
没人知道。
原因是在杨利伟之前,“第一个上太空的宇航员”这个时间窗口是开着的。
杨利伟一升空,媒体报道之后,杨利伟与宇航员基本划上了等号。
之后的二三四五六,其实后面升空的宇航员不乏体力更好,技术更好的,但是没有用。
所以,任何行业的基本逻辑都是相同的,要抢占消费者认知中品类的第一。
一旦先入为主,很大程度上就建立了护城河,关闭了竞争对手的大门。
比如乐园集团,目前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属于创新创造出来的差异化产品,但同时也有着主打市场营销的咖啡正义,几架马车齐头并进,打造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商业帝国。
顾允盯上的饿了么团队,正是擅长营销和抢占用户认知的翘楚。
引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这句话形容饿了么,最恰当不过了。
“好,我刚刚问了其他公司的朋友,饿了么的创始人好像还是个没毕业多久的大学生呢。”
贺璇吐了吐舌头,在顾允面前,她总是不会刻意控制情绪。
“大学生怎么了?你不也是大学生,我不也是?”
顾允笑着揉了揉贺璇的脑袋,他也听出了助理口中的另外一层含义。
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代表着没什么经验,也代表着后劲不足和格局不够。
“那怎么能一样......”
当然,顾允这个妖孽除外,贺璇根本没打算拿自家老板和别人相提并论。
事实上,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还真是个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
在饿了么的初创团队中,张旭豪身上有很多标签:85后,上海交大硕士等,而最响亮的标签莫过于是饿了么创始人。
2008年,研究生张旭豪才二十出头,就带着几个朋友共同创立了饿了么。
创立的初心很简单,在校期间张旭豪和室友一起玩游戏,常常过了饭点才想起吃饭,所以他们经常在宿舍点外卖。
但当时点外卖只能通过电话或短信下单,此外商家送饭要等很长时间,极不方便。
恰巧当时淘宝等电商正处于发展阶段,网购方式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于是,张旭豪想到了通过网络和外卖相结合的方式,在网上订餐的想法。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室友时,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开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平台,也就是如今的“饿了么”。
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张旭豪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由于资金紧张雇不起员工,张旭豪和室友便是饿了么的第一支外卖骑手队伍。
那时,张旭豪与学校周边的餐厅谈合作,每单从餐厅抽取15%的提成。
成本主要是向学生印发的宣传册,也同时会在印上附近商家的广告以赚取广告费用,上万元的印刷费和兼职学生工资就从这些收入中打平。
由于电话订餐的低效率,张旭豪开始将这个模式拓展到网上,饿了么网站应运而生,真正规模化则是napos系统的研发。
“汉唐”是饿了么在交大最早合作的餐厅,这家餐厅的老板参加了赢在中国后,认为饿了么的模式很有意思,于是把自己的餐饮店卖掉加入了这个年轻的队伍。
正是他的加入让张旭豪对餐饮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把很多对餐厅的需求整合到软件上去,最后形成了饿了么独家研发的“napos系统”。
“一家生存下来的餐厅,七分靠管理,三分靠口味,因此napos也会帮餐厅分析出哪些菜好卖,以便能不断更好地卖菜。”
张旭豪曾经这样说过。
一位桂林米粉老板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详细的图表,外卖系统的数据分析显示,外卖业务可以帮他卖出更加高毛利的产品。
如果从盈利模式上来看饿了么这家外卖公司,早期它更像是一个卖napos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餐厅与饿了么合作,一年只需要交5000元的年费就可以使用该软件,后来打折将此服务费降到4820元。
餐厅不再需要电话接单,带来订单的同时也提高了运作效率。高峰时期有大部分合作餐厅都是饿了么的付费餐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