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乾圣九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没弄明白。毕竟,相比之下,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南直隶本身就有大量失地少地农民以务工或者手工业为生,偶尔的有长工佃农紧张,那也只是一时,毕竟南直隶,尤其是江南,地不是一般少,人不是一般的多。但是在移民潮出现后,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佃户紧张的情况。
是困守祖地贫困潦倒一生,还是海外一搏?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选择。“树挪死,人挪活”由此深入人心。
随着越来越多无地、少地的长工、佃农纷纷出海,地主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怪事,非但长工越来越难请了,就连同佃户租的地少了不少,甚至地主们要上门游说佃农多租点地。
土地闲置,那也是要交皇粮国税的。无奈之下,为了招揽佃农,地主们只能纷纷降低地租,没法子,你不降,别人降啊。
这是怎么回事?
稍作疑惑后乡绅、地主们就发现了原因——移民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了海外。与是乎,地主们纷纷向悬牌的乡绅们诉苦,在家的乡绅们给在南京为官的同乡、同僚写信诉苦的同时,又联合起来向各地父母官们施压。地方父母纷纷上疏朝廷,请求禁止百姓出海,否则沿海之地无人耕种。
朝廷中枢,响应此事的还真多,就连宋学朱都说:
“他日陛下开拓海外之利,为了缓解中原流民之苦,以南洋之粮接济中原之需,此为大善,而今时天下百姓皆蹈海逐利,长此以往,若任由百姓蹈海海外,只恐怕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既无御敌之兵,既无在册之民。”
对此,朱国强只是笑道:
“故土难离,但凡有一口吃食,百姓又岂会远离故土,若非豪绅盘剥过重、兼并吞食,百姓焉会背井离乡,去那海外蛮夷之地谋生?”
按后世史料统计,从乾圣九年到十九年的这十年间,至少有300多万各地百姓移民海外。六成部分去了南洋,三成多去了天竺各诸侯国,还有少部分去了大洋彼岸的豫章郡,由此,华夏移民又一次开启新一轮的文明扩张。后世学者将其“乾圣衣冠南渡”,与史书中的衣冠南渡的“南来频洒泪”不同,这次是主动的,而不是迫于战乱被迫南渡……
喜欢这个大明太凶猛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这个大明太凶猛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