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缧绁加身,脸色苍白,虽然跪在赵光义面前,腰身仍旧挺得笔直,平心静气地答道:“臣从未想过谋反篡位,何来后悔二字?”
赵光义冷笑一声,沉声道:“刘继元是奸佞鼠辈,不足成事,你不屑与他同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若是禁军中真有人要拥你为帝,就如太祖皇帝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一般,想必你也不会推辞吧?”
赵德芳闻言一震,立刻明白赵光义话中之意,从今日之事便能看得出来,秦王虽免官赋闲多年,但在禁军里的声望和影响力仍是非同一般。刘继元言语上稍加煽动,便有为数不少的禁军将领站在了秦王这一边。
禁军是赵宋朝廷最为精锐的军队,举国有兵八十万,禁军便占了四十万,这些禁军的主要职责是守卫皇城和边关要地,一旦军心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赵光义是武将出身,深知武将弄权的可怕,他的兄长赵匡胤更是在前朝周世宗柴荣病死之时,被一干拥护他的禁军将领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赵光义当然害怕这种事情在秦王身上再次发生。
对于白日里那些在刘继元撺掇下动摇犹豫的禁军将领,赵光义表面并未发作,心里却是恨得牙根发痒,他已经感觉到了秦王对韩王元侃的威胁,秦王不死,韩王就很难名正言顺的当上这个储君。
虽然赵光义对韩王元侃优柔寡断的性情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楚王、卫王相继暴死,其他的皇子年龄尚幼,也只有他是储君的最佳人选了。
秦王心里清楚,赵光义对自己始终怀着很深的忌讳,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道:“陛下既已认定臣要造反,又何须多言?臣今日唯有一死,以取信于陛下!”
“今日祭天大典上三军动摇,要拥你为主,你要朕如何信你?”赵光义冷声道。
秦王闻言苦笑,涩然道:“臣自知无德无才,安敢不自量力、觊觎帝位?陛下自登基以来,勤勉为政,四海升平,臣绝不会为了一己之欲做那倒行逆施之事,扰了天下百姓的太平日子!”
赵光义闻言面色缓了一缓,显然秦王的回答令他颇为受用,道:“你这话说得倒真是好听,只是不知是不是你的肺腑之言……你起来吧。”说着示意他站起身来。
秦王见赵光义的态度突然变得和善起来,不禁一怔,猜不透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得沉默不语。
说实话,赵光义对自己这个侄儿还是存着几分愧疚的,当年太祖皇帝驾崩之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经略天下的宏图壮志,故意捏造了“金匮之盟”的谎言,登上了皇帝宝座。为了能在这个位子上坐稳,他先后杀了自己的胞弟赵廷美,兄长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如今只剩下了最有威胁性的赵德芳,他却在动手之前迁延犹豫了。
倒不是他突然良心发现,而是楚王、卫王相继被害,令赵光义在悲痛欲绝之外,生出了对“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的无限恐惧,他怕自己杀了赵德芳之后,同样的噩运会再度降临到自己的儿子身上。
可是如果不杀掉赵德芳,他同样心中不安,生怕他日后会真的谋反作乱,那自己可就是养虎为患。
赵光义心里十分矛盾,转过身去沉吟良久,才道:“方才元侃来过了,他以为你真与刘继元同谋造反,特来求朕留下你的性命。”
秦王闻言心中温暖,轻声道:“元侃向来善良厚道,只是单纯了些……”
赵光义冷哼一声道:“朕正是在为此担心,他如此妇人之仁,将来只怕成不了一个好皇帝!”
秦王一时忘了自己的处境,微微一笑说道:“仁厚未必便是懦弱,韩王若能登临大宝,至多平庸无为,但不会为恶百姓。如果能得到寇准等一干贤臣辅佐,当可成为一代明君!”
赵光义有些意外地看了看他:“你这话虽然不中听,却是颇有见地。只可惜……你不是朕的儿子……”言下之意似乎有些惋惜。秦王闻言再次怔住,觉得赵光义今天的表现非常奇怪,印象之中,他似乎从来没有这般和善地对自己说过话。
不过,不论赵光义如何对待自己,秦王都已经不放在心上了,赵光义已经定了他的谋反之罪,将他处死是迟早的事情。
也许赵光义也是因为这个,才突然对自己和善起来了吧,反正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妨碍到他了!
秦王心里这样想着,却没感觉到丝毫的恐惧和痛苦。死对他来说,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吧。
“你……还有什么要对朕说的么?”良久的沉默之后,赵光义突然开口问道,好像在等着秦王向自己开口祈求饶恕。
“没什么了,君要臣死,臣听凭陛下处置。”秦王仍旧淡淡说道。谋反之事并未牵连到焦守节,他知道自己的妻儿应该可以保住了,除此之外,再无遗憾。
赵光义也暗暗叹服秦王的坦荡磊落,但越是如此,他越是不敢放虎归山。他心里纠结万分,面上却无丝毫显露,挥了挥手道:“押下去!待捉得刘继元等同谋匪首,再一并处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