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送走年礼之后,沈兆坤只来了一封信夸奖沈时宜,便再无消息。也不说让沈时宜卖铺子了,也不提让沈时宜上京,似乎已经默认了,让沈时宜留在津门赚钱这件事。
沈时宜对此毫无怨言,甚至乐在其中。
她的名字,就被祖母寄予厚望。让她不要因为无人可依而自伤,要自得其乐,活得自在,如今,她向这样的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东家,回去吧,盘库不在这一时半会儿的。未时东南街就要封街,初六再开市,到时候街上不会有一个闲人出没,咱们初六一起再盘。”
今天已经是大年三十,石头已经给三个伙计放了假。
进腊月开始,热闹了一个月的东南街,变得冷冷清清,有好多商铺今日已经闭门过年,石头本来也被沈时宜放了假,但是他不放心,这是他当掌柜的第一年,他想守到底。
没想到来到铺子,就看到二小姐已经拿着册子再算账,账本是每日一清,按理说二小姐对册子上的内容已经核对过了,结果今日,她又在核对。石头看了,只觉得眼睛一酸。
明天才十岁上的二小姐,不过是一个人无聊,所以才找些事情做罢了。
面对石头眼底的不忍,沈时宜并无太多情绪,这样才最好,比起跟父母姐妹一起过年,她更喜欢自己一个人。
“你回去吧,别让石大叔觉得我这个东家用人太过,年三十儿也不让休息。我这就回了。”
沈时宜摆摆手,石头忍了忍,不再多说什么,顺从的从铺子出来回家。
他的家在南城,又乱又破,哪里好邀请菩萨坐下金童玉女似的二小姐去自家过年?
石头一步三回头的走了,沈时宜也不再装模作样的盘货。这里的货物,从她第一次盘开始,就在她脑海中不知过了多少遍,闭着眼睛,她都知道库里有什么哪里还用盘库?她不过是在有人的时候,假装有事做罢了。
在铺子坐到封街,沈时宜才回到家中。走进巷子,没有碰到一个人。巷子里的人家,无论穷富,这会儿都在家里热热闹闹的包饺子,没有人注意到沈时宜孤零零一个人回到家。
沈家三进的院子买的属实大了些。沈时宜在沈家转悠,往常不曾看过的屋子也一一推开。
当初祖母在的时候,带着沈时宜住在主屋,那会儿母亲江氏跟祖母谢氏,面和心不和,带着沈兆坤和三个孩子,住在前院儿的三间房中,没事儿也绝不去主屋拜见请安。
下人都在靠近后门的最后一进居住。
那会儿家中虽然不热络,但还算有人气儿。
如今,下人也都遣散了,付大嫂也回去过年了,沈时宜给自己搬家,搬回到主屋。
父亲信上说,大姐沈宝珠十分受老夫人喜爱,留在身边教养,只大小丫鬟就配了五六个,三妹招娣也是跟着享福。虽然没有细说,但是沈时宜觉得,住在谢家跨院儿的沈兆坤和江氏还有如今在谢家族学读书的沈从欢,身边伺候的下人也不在少数。
这样看来,沈家最多的时候,院子里也就七八个下人,是赶不上谢家的舒坦和富贵,所以,自己的父母,沈兆坤和江氏大概率是不会再回这个家了。
将沈兆坤两夫妻剩余的铺盖收起来,沈时宜将自己的东西挪到主屋。
新年新气象,她如今也步步向上,再次住到主屋了。
烧了盆热水,沈时宜从下午擦到天黑,才算是将自己的新屋子收拾齐整。
付大嫂给沈时宜包了三盖帘儿的饺子,就怕过年六天,沈时宜不够吃,还准备了足够的米面肉菜。
要不说,父亲母亲在京都乐不思蜀呢?有专人照料生活起居,还这么贴心,真是让人觉得舒心。
沈时宜给自己煮了一碗饺子,吃完洗了碗又去烧水洗澡,将自己收拾利落之后,沈时宜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房间里的书桌上,摊开字帖。
她跟着祖母的时候,自然启过蒙读过书,但是这一笔毛笔字却不太成型,毕竟她做了三年家务,已经荒废了。如今,沈时宜在家的时候,有空便要练一练,不求写的多好,最起码端正能见人罢?
沈时宜在灯下写着大字,只觉得,不管前世今生,自己果然还是适合一个人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无聊的人和事打扰。
夜深人静,上床睡觉的沈时宜想,希望父亲收敛起独生子的娇娇之气,在谢家能跟人家相处融洽一些,这样,她才有更多不被打扰的好日子可以过。
此时,京都,谢家。
平日里肃穆的松涛阁今日热闹非凡,主位上的老太太,头发花白,满面富贵,搂着一个十几岁眉目如画的小丫头,看着一家子其乐融融,也笑的开怀。
“老太太如今算是得偿所愿了,搂着标致的重外孙女,就心满意足了。您有宝珠,我也有锦珠,锦儿,来,到表婶儿这里来,婶子疼你。”
如今六岁,翻过年七岁的招娣,如今改了名字,随宝珠的名字,叫了锦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