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对战况走势的判断总体而言相当准确。当土默特蒙军进入大宁城之后,城外的图们先是耀武扬威地徘徊了几日,但没有正经地将大宁城包围起来,反而故意将一些前来“归队”的土默特败军放了进去。
大宁城内的明蒙两军以及京华的骑丁首领们也曾商议过是否要出城给察哈尔人一点颜色看看,但最终作为“正主”的大宁守军还是觉得固守这座要害城池更加要紧,不同意出城作战,而是要等朝廷的命令。
土默特在此前战败后不仅损失了近万兵力,还损失了不少携带的牛羊干粮,眼下需要依靠大宁城的物资补给,自然没法坚持己见,于是也只能强忍下来,憋了一肚子火。
图们和布日哈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土默特不仅是在战场上大败一场,而且还不得不托庇于大明的坚城,威望上自然会有很大的损失,而反过来当然也就为图们大汗赚来了大把的威望。
不过大明的反应马上就到,蓟镇总兵曹簠很快出兵,以其随任家丁和戚继光当初训练的蓟镇精兵为骨干,集合了步骑五万大军自喜峰口出塞,杀气腾腾朝大宁城而来。
图们汗这边得知消息,二话不说,拔营就走。但在临走之前,他派神射手朝城中射去书信,嘲讽土默特妄称强盛,却不敢出城与之一战,简直丢尽了黄金家族的颜面云云。
他甚至还听从布日哈图之计,派人在城门外喊话,并丢下两个箱子说是给额尔德木图和布塔施里的礼物。等察哈尔军离开之后,明军士兵把两个箱子捡回来打开一看,居然是两套小儿穿的童装。
这显然是嘲讽土默特正副主将都是黄口小儿,因此布塔施里表现得极为愤怒,强烈要求额尔德木图不管明军的意思,率领土默特蒙军出城追击,誓要出了这口恶气不可。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额尔德木图这次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任凭布塔施里说得多么义愤填膺,他都面无表情地拒绝,最后甚至说:“台吉若实在不忿,大可以出城一展神勇英姿,本世子愿在大宁城楼亲自为台吉擂鼓助威,以壮行色。”
这怎么可能?布塔施里怂恿额尔德木图出战不过是希望消耗他的实力,反正那天图们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就算他布塔施里一同出战,察哈尔军也一定会盯着额尔德木图的西哨嫡系打,根本不会把他这位副将如何。
可惜额尔德木图不肯上当,布塔施里当然不会真的只率自己的嫡系出战,于是事情便僵持了下来。但布塔施里也没闲着,特意要求自己的手下时不时当着西哨蒙军的面嘲讽额尔德木图畏敌惧战。额尔德木图虽然有自己的计划和考量,但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有些狼狈。
额尔德木图跟随高务实也有些年头了,风靡大明的《三国演义》自然是看过的。布日哈图此策与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妇人衣裳如出一辙,额尔德木图又如何看不出来?他不仅看得出来,也知道麾下众将士因为自己拒绝出战而军心动荡。
然而问题在于,司马懿当时受了妇人衣服之后所用来稳定军心的手段,他额尔德木图现在却不敢乱用。
司马懿用的什么手段稳定军心?利用魏国朝廷。书中是这么说的: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省略)
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
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例子摆在这里,额尔德木图之所以不敢照司马懿故计办理的理由也就明显了。魏国朝廷当时能人众多,辛毗一眼就看出司马懿是要借朝廷之力来稳定军心,于是劝说曹睿遂了司马懿之意。
然而顺义王王庭的有智之士哪里比得了当时的魏国朝廷?恰台吉若是没死或许还能看出缘故,但恰台吉不在了,余者是否有这般能耐那可难说得很。万一父王一看战书就准了,甚至听说之前的损失之后父王自己就大怒了,那可如何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