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朱樉再怎么不情愿,这奏疏终归还是要批的。
强忍下内心的尖叫,朱樉随手拿过了一本奏疏。
这本奏疏拿在手里,分量还是挺轻的。
打开一看,里面也只有一行字:福建省德化县县令禀告陛下,本县中有个妇人,拾金不昧。
看着这奏疏,朱樉不禁傻眼了。
就这?
这么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还要专门写一本奏疏上来?
这些大臣是嫌纸不要钱,还是觉得车马费太便宜?
不过吐槽归吐槽,奏疏还是要批的。
看着这满是槽点的奏疏,朱樉也只好随便写了个已阅两字。
不然除了已阅,朱樉还能写什么呢?
不过朱樉也并未被此事打击到。
这本奏疏,应该只是一个个例。
朱樉不觉得人人都会像这位德化县县令一样无聊。
合上了这本奏疏,朱樉又重新拿了一本奏疏。
这本奏疏的内容,依然很是简短:杭州知府问陛下是否安。
见状,朱樉又是一愣。
这......这杭州知府是干嘛?
怎么,是嫌活太少,还专门上个奏疏来问一问朱元璋身体好不好?
朱元璋身体好不好,跟你一个区区知府有什么关系?
朱樉郁闷了。
草草在奏疏上写上了甚安二字,朱樉随手翻开了下一本奏疏。
他就不信,每一本奏疏都是这么的无趣!
可是现实就是,还真是每本奏疏都这么无聊!
一连翻开了五六本奏疏,朱樉看到的都是诸如安否之类毫无营养的废话。
朱樉不禁有些头大。
随手合上了手边的奏疏,朱樉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奏疏。
不同于其他奏疏,这本奏疏足足有半本书这么厚。
对这份奏疏,朱樉满怀期待。
既然薄的奏疏是这种无聊的小事,那厚的奏疏总该是大事情了吧?
翻开奏疏,工整的小楷跃然于纸上。
一看,这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文官。
可是看着看着,朱樉迷茫了。
这奏疏怎么直接从三皇五帝开始扯了?
区区一个奏疏,连上古时期的尧舜都扯上了,这是要闹哪样?
难道这位臣子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文化吗?
可是显示文化为什么要在奏疏里面显示啊!去别的地方写文章不好吗?
朱樉的头,大了。
看了足足二十多分钟,朱樉终于看到了最后。
好家伙,前面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其实还是只是一个请安奏疏!
朱樉人麻了。
为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安要请?
大家都没事干了么?
朱樉恶向胆边生,望向了朱元璋那里。
或许这只是朱元璋的考验?
有可能朱元璋想让朱樉循序渐进,慢慢熟悉批阅奏折的流程,所以才给朱樉这么多请安的奏疏?
朱樉站起身,冲朱元璋道:“父皇,不知我可不可以过来看一下您是如何批阅奏疏的?”
“儿臣刚开始批阅奏疏,可能还有点不习惯。”
朱元璋听见这话,也是大大方方的道:“既然如此,那樉儿你就坐过来看一会儿吧。”
朱樉闻言,也是从善如流的站到了朱元璋身边。
可是不看倒好,一看朱樉更麻了。
朱元璋手边的奏疏,跟朱樉并没有什么两样。
十份奏疏里,最多只有一份是认真讲事情的。
其他不是无聊的请安,就是随便扯个鸡毛蒜皮的事写上去。
有些县令甚至连村口两个老妇人的争执,都往这奏疏上写!
朱元璋跟朱樉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他的手速比朱樉快。
普通的请安奏疏,朱元璋都是随便扫扫,在奏疏上打个钩就算过去了。
这比朱樉认认真真的写字,要快多了。
朱樉看到这,彻底的幻灭了。
这哪是皇帝的日常?
这根本就是小学一年级教师的日常!
朱樉眼珠子一转,一计浮上心头。
冲着朱元璋,朱樉语气诚恳:“父皇,要不我把这些奏折带回东宫去批阅如何?”
“要是在这里批奏折,我总觉得好像是回到了读书那会儿。”
“要是不认真读书,直接大嘴巴子呼上来。”
“要儿臣说,您那时候的大嘴巴子,可真是疼极了。”
“就算是现在儿臣回想起来,还是腿肚子打哆嗦。”
“在父皇您跟前批奏折,我精力不集中啊!”
“还不如让我把这些奏折搬到东宫去,有不会的我隔天再问您也不迟。”
朱元璋闻言,也是失笑:“朕的几个嫡子里啊,也就数老二你最滑头。”
“要不是你天天在夫子的课上睡觉,我犯得着抽你?”
“唉,还是那个时候好啊!”
“那时候你们几个年纪还小,都还没离开应天城去封地,标儿也在......”
或许是想起了往日一家人的欢乐时光,朱元璋大手一挥,就是允了朱樉:“既然如此,那樉儿你就把这奏折拿去东宫看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