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的舰队直接从横滨登陆。
巨大的铁甲舰,汽笛声轰鸣,那巨大的黑烟囱一看就不似这个时代之物。
倭国民众看到这个铁甲舰时是惊恐的。
横滨作为江户的门户,自然是有城防的,现在德川幕府才第二代,德川家纲主政,军备还没有废弛。
岸防的士兵在看见铁甲舰后,警告几次无果,便下令开炮了。
然而双方火炮技术差距过大,双方交战仅仅只有一个小时,大同的舰队就摧毁了全部岸防炮,而后直接进兵江户。
董亮这些年也在花钱渗透,虽然效果不怎么好,但也培养了一批带路党。
由当地人带路,这效率就好了许多。
此次出征,董亮的五艘铁甲舰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霸主,来去自由。
除此之外,还有十艘帆船,主要负责运输士卒和辎重。
大同军此次派遣了一万名战卒,五千名工兵,摩拳擦掌多日,可谓有备而来。
江户是德川家的幕府所在,还没得到确切的消息,就被大同军兵临城下,怆惶间便开始逃窜。
大同军也不追击,稳守江户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开仓赈济。
德川幕府什么尿性,平日里如何会做这种事情,日本的百姓对于这些幕府也没多大敬爱,他们连武士都不是,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上升渠道几乎被完全阻断,纯纯的牛马,如何支持德川幕府。
倭国其实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天皇既是人间帝王,也是上苍之神。
只要天皇没变,幕府换了又如何。
董亮就是抓住这个漏洞,鸠占鹊巢。
若是强行征服,他还怕激起倭国的民族主义,如今他只讲矛头对准德川幕府,想取而代之,这矛盾无疑就小得多了。
所以既然如此,他也难得派兵四处追缴德川家纲,一屁股坐在江户,静静的等待德川家纲聚居实力,而后再一网打尽,节省时间。
反正从通州到横滨距离也不算远,又是走海路,补给也十分容易,拼消耗他也不怕。
而德川家纲也不负众望的纠集起十万大军。
而后双方在甲斐展开决战,这一战明军火炮,燧发枪对于这个时代可谓是降维打击,军队的组织力度也摸到了近代军队的门槛。
这一战的战损比,不比鸦片战争来的扩张。
大同军虽然只有一万军队,但是丝毫不惧德川幕府的军队,五路出击,分割包围,无限穿插。
仅仅付出了三百人的代价,一战全歼对方三万。这还是明军难得追击,否则这个战损比还要更加夸张。
这一战将德川幕府的信心彻底打垮了。
不敢进犯,而后蜗居在了京都一地盘旋。
江户地区是倭国的精华地带,是倭国难得的平原之地,朱肆占据这个地方,犹如占据了对方的泉水,根本有恃无恐。
而甲斐之战后,幕府的威信扫地,不少有实力的地方豪强开始蠢蠢欲动。
董亮又没什么节操,反正是慨他人之康,私下许诺许多豪强画地而治。
而后董亮又从大同迁移了近五万百姓,来了就是人上人,董亮又长居此地,不少在大同自觉混得差人也试着来倭国谋生存。
有了这些人力基础,董亮便尝试着将部分生产线建设在江户。
同时也广施仁政,降低当地百姓的负担。
有了肥料技术的加持,想必今年的秋收会很丰盛。
半年后,经过第一次秋粮征收完成,足够大同这一万五千军队两年的粮草用度后,董亮自觉在江户统治稳固后,便再次进军,此次主要就是为了扫荡了德川幕府的力量。
不以攻占城池为目的,德川幕府哪里经得住大同军这样的高强度的追杀,并且不少大名已经暗中做了二鬼子。
这让德川幕府疲于奔命,被大同追杀的身边仅剩两千护卫,一口气逃到了四国,这才罢休。
而这时,董亮才慢悠悠的去京都觐见天皇。
天皇没有实权,已经成为了桉板上的鱼肉,无奈只得封董亮为征夷大将军,董亮获得法理权后,开始在本州岛打杀四方,征讨不臣。
同时也给自己身边的带路党开出了筹码,他可以在四国岛和九州岛上封藩,相当于国中之国,比之以往大名的权限无疑增加了许多,一些大名面对如此丰厚的报酬,哪里经得起诱惑,自然是满口答应,但是在此之前,德川家纲必须死。
当地的大名见董亮的到来也没对倭国产生什么影响,不过是换了一个将军侍奉,并且董亮身份高贵,在清国都是亲王之尊,屈尊到了他们倭国做大将军,还是委屈了他,按照天朝的朝贡体系,他其实应该与天皇平级的。
董亮只想安静的在海外拥有自己的栖身之地,如果法国人统治英国那样,并没有想为华夏开疆扩土的意思。
哪里会为了一点虚名就大费周章。
反正天皇撰在手中,他可不像其他大将军那样,对天皇有什么敬畏之心,大不了到时候来个换种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