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贫穷,陈炳锡连初中都没读完,辍学之后便在家务农。十五六岁开始跑江湖做小生意,那时的他经常骑着一辆破烂不堪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叫卖鸡、鸭、狗等。
24 岁那年,陈炳锡结了婚,老婆是小他 5 岁,家境相对较好,颇有几分姿色的同村女子陈宝玉。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陈炳锡财运连连,通过承包村里的斗笠厂、服装厂,赚了不少钱,成为远近闻名的有钱人家。随后,他在普市买了两套房和两个商铺,搬离赤水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市区陈炳锡还经营过贩卖观赏鱼的鸿发水族馆,后来做了几年中药材生意,都赚了不少钱。或许是贫穷痛入骨髓,或许是欲壑难填,他并不满足现状,仍然在苦苦追寻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事业。
上世纪 90 年代初,作为商埠重镇的宁普(服装、布料、中药材等十大专业市场所在地),物流渠道非常发达,于是迅速成为南沿(云经桂入广)走私毒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由于利润极高陈炳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投身其中。
很多人对毒品传播的印象是从城市到农村,虽然不能说错误,但并不完全正确,有些地方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其中以滇云地区与粤东朝汕地区最为明显。
陈炳锡早期贩卖毒品没有什么经验,也找不到好买家,于是他采取之前的老方法,踩着自行车到老家及周边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这种犯罪手段虽然很嚣张,但当地宗族文化很浓,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反而没有举报的风险。
凭借着这份「努力」(虽然没用对地方),陈炳锡逐渐打开市场,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利润迅速超越之前的生意利润总和。于是,他产生了这才是自己苦苦追寻的大事业的谬误。
贩毒赚了大钱的陈炳锡,开始在家乡乐善好施,赤水村凡是需要捐款的地方,他都会参与,例如祖祠、寺庙和学校等,当年的穷小子成了村民眼中有口皆碑的社会贤达。
在村民眼里,陈炳锡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尽管潮汕地区本身就有烧香拜佛求平安求健康的传统,但他格外引人注目,每次回来总会先去兴德寺或是附近寺庙跪拜,送上一笔十分可观的香火钱,然后再回家。
陈炳锡之所以如此虔诚,除了报当年兴德寺接济之恩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为自己制毒贩毒的害人行为赎罪。受潮汕文化影响,他非常相信因果循环,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
然而讽刺的是,陈炳锡一边乐善好施,不停地为寺庙捐款,给香火钱的同时,另一边却又在不停地张罗如何扩大毒品销售渠道,以及找人合作生产毒品的害人之事。
陈炳锡是一个非常有城府,始终保持内敛的人,事实上陈炳锡无论是(黑道)江湖辈分,还是合作制毒贩毒,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大佬。谭晓林、刘招华、张启生等一大票知名毒贩也是因为他,才风云会聚在一起。
在黑道,陈炳锡被人称为四哥,他上面有三位异姓结拜兄弟。大哥很神秘,没人知道是谁,有传言说是从海丰偷渡到香港的一名「省港旗兵」,。
老二庄顺盛,港籍普宁人。老三姓张,陆奉甲子镇人,他在自家三兄弟里也是排名第三,因此道上的人一般称呼其为张老三。这两人是陈炳锡贩毒事业上的“贵人”。
庄顺盛在港贩毒多年,经验非常丰富,陈炳锡正是在他的帮助下,组建了一套完善的毒品地下销售网络,一跃成为宁普,乃至羊省、港凼台地区的大拆家(二手毒贩)。
1992 年萍沅街大大小小毒贩被一锅端,失去货源的陈炳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进一些 3 手,甚至 4 手海洛因,直到认识张启生,才算得到解决。
张启生跟庄顺盛一样,港籍宁普人,他贩毒比陈炳锡早,背后有一个实力强大的供货商,近半个世纪从泛金三角往内地贩卖海洛因最多的大毒枭谭晓林。
在结识陈炳锡之前,张启生也有自己的一套毒品地下销售网络,甚至还远销东南亚,但量并不大,因为他在广东没有靠谱的渠道和中转仓库,因此一直想找人合作。
1996 年,陈炳锡在老家流沙镇结识同来烧香拜佛的张启生,两人相谈甚欢,或者说臭味相投,很快就摸清对方的底,一个需要货源,一个需要广东的渠道和中转仓库,于是一拍即合,迅速展开合作。
没多久,陈炳锡就成了东南亚地下毒品交易市场的「大名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毒枭,因为他手上有源源不断的高纯度四号海贼粉,以及一些纯度和品相都一般的冰雪粉。
就在权哥当着20年小伙伴的情面说点内幕时,偷渡的桂西悍匪在张自强邀请下舢舨过海与边防交火,在此接货的四哥陈炳锡赶紧后撤。
喜欢缅北陈谷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缅北陈谷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