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韬率领白玉兴一众护卫走在河间府城的大街上,只见人潮涌动,大街两侧店铺颇多,市面上非常繁华。
由于大街上的行人太多,众人已经不方便再策马前行了,于是便纷纷下马步行前进。
白玉兴四处张望了一番,笑着说道:“将军,这京畿之地就是不一般啊,这可比咱们兖州府城繁华多了,就是跟济南府城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啊!”
刘君韬也是点了点头,这河间府城的繁华还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在后世不起眼的河间,此时却是一处繁华所在。
不过想想也是,此时的河间府城是北直隶的大城,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各方衙门也是比比皆是,这官府一多,那连带着城池便会更大,百姓也会更多。
在河间府城之中,不但有州府衙门等一系列官署,而且还是河间府当地卫所指挥使的驻地,可谓是北直隶的一处重地了。
没过多久,刘君韬一行便来到了州府衙门。
在递上名帖和兵部调令之后,刘君韬等人便顺利进入州府衙门,在正厅等了没一会儿,便见到了河间府的知府。
河间知府姓王,五十岁上下,个子不高,有些消瘦,长得十分儒雅,白白净净的脸上留着三髯长须,看上去竟也有几分仙气,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官宦世家。
刘君韬和王知府互相客套一番之后,便提到了大军钱粮补给之事。
这王知府倒也没有推脱,直接笑着说道:“呵呵,朝廷经制:客兵过境,各州府理应提供所需钱粮,这无可厚非!将军放心,我这就让手下人去办理,今日便可将钱粮送到将军营中。”
刘君韬也是笑着拱手答谢,而后便让白玉兴带了几个人去和王知府的手下做交接,先一步返回城外大营。
之后,刘君韬又和王知府聊了几句,不过却见其眉宇之间尽是愁容,便问道:“知府大人有心事吗,为何这般愁眉不展?”
王知府有些吃惊的问道:“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将军还不知道?”
“出什么事情了?我一路行军,并未听到什么事情。”
一瞬间,刘君韬心中猛然涌起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只见王知府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昨日我收到了消息,今上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一路西进,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包围了!此时,顺天府已经全部戒严,估计用不了多久兵部就会下公文,整个北直隶都会戒严的!”
说到这里,王知府不禁气冲冲的说道:“五十万大军,竟然被十几万鞑虏包围了,真不知道是怎么打的!”
刘君韬也是长叹一声,暗道:“历史还是上演这一幕了!”
刘君韬又和王知府聊了一会儿,便急匆匆的返回大营了。
刚进中军大帐,刘君韬便收到了探查部跑死了数匹快马才送来的情报。
原来,正统帝率领五十万明军西进抵达大同镇,刚刚扎营准备休整一番,还没找到瓦剌大军的踪影,大同镇镇守太监郭敬便急匆匆的派人向正统帝报告,说是瓦剌太师也先为诱大军深入,率领瓦剌大军主动北撤。
正统帝闻讯便准备进驻大同府城驻守,与瓦剌大军对峙开战,随军的众武勋大臣也是颇为赞同此举。
不过,秉笔太监王振看到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瓦剌大军北撤,却认为是瓦剌人惧怕正统帝的威势,所以不战而逃了,便坚持劝谏正统帝立即率军北进。
第一次领军出征的正统帝听了王振的一番鬼话,也是颇为心动,便放弃了驻守大同府城的稳妥计划,转而率领五十万大军离开了大同,一路北上追击也先所部十二万铁骑大军。
可是,仅仅两天之后,正统帝便收到前方数万先锋大军中了瓦剌铁骑的埋伏,继而惨败的消息,不由恐慌不已,便急忙下令大军后撤。
其实此时正统帝所部剩余兵马依旧有四十多万,而且距离大同府城也不算太远,如果直接撤回大同府城的话,也先也只能徒呼奈何。
不过,秉笔太监王振却另有心思,此时大军距离其家乡蔚州很近,便怂恿正统帝改变撤军路线,经过其家乡“驾幸其第“,以便显示自己的威风。
正统帝此时已经是没了主意,被王振一番鼓动之后便答应了下来。
但是当四十多万大军即将抵达蔚州的时候,秉笔太监王振不知道怎么想的,又怕大军损坏他在蔚州置办下的田园庄稼,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改大军行进路线。
这一番“神操作”之下,四十几万大军行军路线屡次变动,不但耽误了宝贵的后撤时间,也导致士兵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夜不收也送来消息,瓦剌太师也先已经派出铁骑大军绕到了大军前方,将大军与大同镇的联系切断了。
这一下正统帝便慌了神,急忙下令大军改变行进方向,朝着宣府镇撤退。
可是,当大军进入宣府镇地界的时候,瓦剌太师也先已经率领瓦剌主力十万铁骑追袭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