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涡桨7和涡轴7
常浩南并没有跟完涡扇9a的整个测试流程。
他毕竟是涡扇10的总设计师,因此只需要对涉及到新技术的一些关键测试环节进行了重点关注。
至于后面余下的部分,自然有镐京方面的同志负责处理。
不管怎么说,涡扇9在纸面上终究是镐发集团的型号。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对方直接派了一整个团队过来。
当然,这是别人公司内部的事情,他只要负责把工作交接出去就行了
“同志您好。”
常浩南例行公事地跟对面的领队握了握手,然后挥挥手,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把相关文件放在桌上:
“这份是工作计划清单、这三份是改进前后的性能对比报告、这些是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进度表、这份是目前发现的一些小问题、还有这些……”
一个来月的功夫,涡扇9的测试项目其实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所以桌上的文件几乎堆成了小山。
镐发集团那边应该是给不同的子系统分别设置了负责人,总之对面几个人一起签字,还是处理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完。
交接仪式结束之后。
“哦对,确实有这么回事,我记得最后你们是跟罗罗那边达成协议,引进了一个250轻型发动机是吧?”
“任炳达……”
而如果硬是没话找话,那反而还容易起到反效果。
见到常浩南竟然还记得自己,任炳达喜出望外,赶紧点头:
“对,是我,去年在决定后续跟罗罗集团合作方式的时候,我通过张振华部长给您提交过报告。”
对方这么一描述,常浩南也就想起来了完整的来龙去脉。
常浩南本来准备随便应付两句就过去。
不过,拉关系这种事情,也是考验一个人功底的。
但就在他已经准备离场的时候,镐发那边的领队专门找了过来。
稍一回忆之后,他便很快想起,好像在几个月之前的某一份报告里面看到过这个名字。
“哦……你是负责西罗集团那边业务的……”
后者如今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大红人,而且从组织关系上看,在科技委那边恐怕也相当受重视。
“没错,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谈妥了,也是多亏了您的指点和帮忙,我这次找您也是想汇报一下这件事情……”
“不过,这还是我第一次有幸跟您面对面交流。”
常浩南的飞机安排在第二天,本来打算吃个饭就回去休息。
对方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张名片。
因此常浩南放缓脚步,让对方跟了上来,并接过名片看了两眼。
任炳达专门找上常浩南,最核心的目的当然是拉近一下关系。
但这个名字却让他感到有些熟悉。
“常总,我是镐京发动机集团的副总经理,任炳达。”
就算事到如今恐怕已经很难真正成为亲信,但是哪怕只是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也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有用。
如果找不到什么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由头,那最多只能算是打了个招呼。
正因如此,任炳达才特地把话题引向了与罗罗公司之间的合作。
还特地用了“汇报”的名义。
尽管他和常浩南之间并无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后者果然对此来了兴趣:
“谈妥了……那就是已经在准备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了?”
这几乎是任炳达最想听到的问题。
巴结别人,重点无非是一个“投其所好”。
这个“好”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具体分析。
虽然任炳达是第一次见常浩南的真人,但他早就分析出来,对方喜欢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于是赶紧回答道:
“我们在费用方面做了一些让步,要求罗罗那边加快进度,目前已经在调试生产线,准备以来料组装的方式生产第一批发动机了。”
“预计这批产品三到四月份就能下线,后面会在两年以内把国产化率提高到100……”
“按照规定,这种实现国产的发动机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经过我们沟通之后,重新启用了以前有过计划,但是只走到过图纸阶段的两个名字,涡桨7和涡轴7……”
“……”
任炳达报告的内容确实让常浩南相当满意。
单从技术难度上讲,250并不是一种制造门槛很高的航发型号。
否则也不会在十几个国家都有生产线。
哪怕对于如今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如果真的集中力量,也不难搞出这么一款轻型产品。
只不过他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具体项目上只能抓大放小。
为了这么个型号大动干戈,效费比实在是太低。
这也是为什么250在同级别里面根本没有对手。
大家都觉得从头研发太亏。
英国人又四处卖产线。
最后满世界都在生产不同叫法的同一个型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