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监视系统这种狠活,常浩南自然是要积极参与的。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给出同意的答复。
毕竟,海洋一号对外肯定还是一颗属于国家海洋局的民用卫星。
所以卫星上其它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也需要一并给处理了。
不过这样一来,计算压力就会相当大。
要知道,之前他用超算处理那张图,还花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的时间呢。
尽管海洋监测卫星的单次成像面积不会像资源二号01一样高达恐怖的上百万平方公里,但对于性能可怜的星载计算机来说,仍然会是个巨大的负担。
“……”
“确实很巧。”
“等一下等一下……”
常浩南赶紧阻止了对方:
而且这还是运气好,正赶上快要入冬的时候,否则为了等极寒温度条件,鉴定个大半年甚至超过一年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哪怕所有科目一把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也不夸张。
“同一天到我这来,还都是要找对方办事?”
“那没问题。”
“栾局长找我的事情已经说完了,我找栾局长的事情可是还没说呢。”
常浩南点了点头:
“不过我后面两三个月可能主要时间会待在盛京,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年底12月份再参与到你们那边的项目来。”
比如最近新调任的副主任张洪飚,以及据传马上要升任副主任的栾文杰,都是没有军籍的。
毕竟他不可能在这掏出块小黑板来给另外俩人上课。
后者也是开门见山。
但提高卫星端运算能力,尽可能降低地面站压力,这个大趋势肯定是没错的。
栾文杰也果断认可了常浩南的说法:
“确实,星载计算机的性能这块,短时间内确实提不上去,至少不可能跟地上的超算比。”
“肯定不是我,我对农学……不说五谷不分么,反正也差不太多。”
“正好参与我们项目的庄秉昌庄研究员是大豆育种方面的专家,是他想要这个机会。”
一小段时间的沉默过后,常浩南试探着问道。
哪能让栾文杰就这么跑了。
已经把公文包拿起来的栾文杰又重新坐了回去。
“不过,既然现在是常总说的这种情况,那就满足对重点项目可能起到推动作用的条件了,优先级提高一些肯定没问题。”
他刚才一进门就被带进了对方的话题里,结果自己这趟过来的正事还没办呢。
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常浩南向栾文杰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庄秉昌……”
“当然这个事原则上还是要和负责具体任务的总师团队沟通一下,不过我来协调就好,你让庄研究员给我们再提交一份补充说明文件就可以了……”
待丁高恒和常浩南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栾文杰这才摆了摆手:
“丁主任,您的意思是……”
尽管涡扇10的整个研发流程一切顺利,但设计定型的国家鉴定流程相当细致规范,并不会因为你前面一路顺风就减少什么项目。
“再说,您的核心算法应该是现成的,应该只需要优化一下就好……”
这下不光栾文杰,就连丁高恒的脸上也露出几分意外:
“这不是农学领域的研究么……难道小常你还偷着研究起这个来了?”
常浩南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继续解释道:
“其实这个事说起来也跟栾局长刚刚提过的资源二号遥感卫星有关。”
“总之,根据过去在治沙领域经验比较丰富的贺广佑教授建议,在完成土壤转化之后,最好是先种植一些高羊茅和波斯菊之类的植物稳固土壤基体,然后再用大豆、苜蓿、黑麦草对土壤进行养护。”
“不打紧。”
不过,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
“所以我们这颗海洋一号A星还是以技术验证为主,只要能在卫星端处理一部分,保证时效性相比资源系列卫星有提升就可以,并不刻意追求具体的指标数据。”
否则,无论地面站的数据处理速度有多快,它与真正需要用到遥感信息的终端——比如远洋打击编队或者科学考察单位之间,都还要再经过一次甚至多次数据传输流程。
栾文杰看向常浩南:
“据我所知,卫星上面搭载的计算机,由于要考虑能耗和防辐射的问题,性能跟普通商用机相比可能还要差一些?”
当然,去掉了其中具体的技术部分。
丁高恒低头思索,并没有继续说话。
常浩南回答道。
“栾局长,上次在檀州测控站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数据提取和降维过程的计算相当复杂,而且其中还有相当的黑盒部分。”
就很难做到实时或准实时侦察。
常浩南花了几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变沙为土的计划。
听到这里,栾文杰和丁高恒都瞬间来了兴趣。
“看来你们两个还蛮有缘分的嘛……”
他上一世毕竟没怎么跨过界,对航天领域的了解基本仅限于公开部分,以及少数跟同行交流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并不能像老本行那样摸清楚某项技术具体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