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迎十里,自京城新郑门出来,约到新点马铺。
徐平夜晚歇宿八角镇,第二日平明赶到新点马铺,由宰相李迪和枢密使吕夷简一起携百官迎入京城。八角镇无驿馆,只能借宿于附近的佛寺内。此时李迪还是宰相,他要把徐平迎入城内,几人交接之后,才能卸任,到时徐平还要来送他。
马铺是换马的,驿馆是歇宿的,一般十里一铺,五十里一驿。八角镇离京城太近,设驿馆耗费不菲,这里自然不能设。其实徐平应该歇于中牟县三异驿,在傍晚时分到京城新郑门,由宰相率百官迎入城,宣德门城楼上赵祯亲迎,置酒,筵百官。
按这种正常程序,是郊迎的宰相和百官恭候一天,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苦等,宣示大将军威仪。徐平实在想不出这样做除了自己浪一次,还有什么好处,宁可先赶到八角镇。
离开洛阳,一路急行,徐平走得乏了,明天又要早起,整整折腾上一天,便早早吃了饭歇息。刚刚回房,还没有更衣,便就听见外面马蹄响起。
无奈地在椅子上坐下,不大一会,门外随从便就报有人求见。
叹了口气,徐平开了房门,不理会门外站着的卫士,大踏步向外面走去。自己回房之前已经说过了,地方官员一个不见,还有人硬要来耽误自己休息的时间。
到了外面客厅,就见两人站在那里,一身戎装。见到徐平进来,一起叉手:“末将见过都护!一别经年,都护可还安好!”
徐平愣了一下,看清来人是桑怿所部的副都指挥使明镐和高大全手下大将贾逵,急忙上前道:“怎么是你们来了!坐,坐。——来呀,上茶!”
两人落座,明镐才道:“都护回京,百官郊迎,可惜没有陇右大军随行,无以向京城百姓展陇右军威。圣上亲旨让我二人急速回京,带铁骑千人,护卫都护入京!”
“哦——”这才明白两人怎么会赶到这里来。徐平从西北回来,并没有带陇右军一兵一卒,随从卫士都不是陇右都护府的人。这算不错了,还有随从卫士,当年曹玮从西北回京的时候,连随从卫士都没有,只带着一个老奴就出了军营,沿途都是州县护送。
鉴于五代教训,宋朝对帅臣与军队的关系格外严厉。各级统兵官对士卒生杀予夺,但用兵的帅臣却不能跟他们有亲密关系,诏旨一下,帅臣只身出营。
这个样子,徐平回京,百官郊迎的时候,他这里怎么看怎么像个草台班子。天下注目的重大仪式,如此实在难看,赵祯才在前些日子下诏,让明镐和贾逵火速回京。
喝着茶,徐平问两人这一年的经历。桑怿和高大全两军离开西北,分别调往河北路和河东路,赵祯给予了极高礼遇。特别是桑怿,考过进士,从县尉做起,历岭南西北几乎所有的战事,徐平之下,军功无人可及。不到一年的时间,桑怿已经拔到观察使,建节指日可待。高大全不及桑怿,也已经做到了正任团练使,都是现今武将的顶尖人物。
两军中凡是指挥使以上的军官,上及三代,从军后的所有覆历,赵祯都曾经详细亲自过目。他忍住了没有亲自去插手这两军的人事安排,但所有的人事变更,都要放到他的案头看过,说不定还拿小本子记了下来。天下最能打的军队,肯定是要抓到皇帝手中的。
先从调出西北的这两军用心,是给徐平面子,陇右其余各军将来他也会如此做的。这是人之常情,作为皇帝,对于军事力量自然会各外敏感。能够先用心人事,而强忍住不去胡乱指挥,赵祯算是不错的了。此时正是军制将改的特殊时期,军中人事赵祯会格外注意。
调往河北和河东之后,桑怿和高大全两军急速护张,赵祯把许多禁军编到了他们两军的名下。此时桑怿所部已经近十万人,高大全所部也有六万多人。不过人增加了,赵祯实是不知道怎么整训,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面临契丹的压力两军抽不出人,只能先名义上在两军挂着。徐平回来之后,禁军的改制整编才能真正开始。
宰相无事不统,军事自然也包括在内,只要徐平回京了,朝廷有无数手段让他参与到军改中去。不直接去枢密院,离开了军改最要害的人事,以宰相的身份参与军改,制度上可以参谋把关。赵祯别的不会做,这种事情最是得心应手。
说过了这一年的经历,贾逵搓着手道:“契丹不自量力,竟敢插手,想火中取栗!云中一战只让他们小挫,依我说,就该全军挥师北上,夺了燕云看他们可还敢逞威风!”
明镐笑道:“还不是因为离开得早,许多大仗错过了,你心中不甘。看契丹的样子,以后北疆也能以太平,还愁没有大仗去打么?”
徐平道:“参军为的不是打仗,而是守卫国家,保天下太平。太平最好,战事能少就尽量少。作为军人,不打仗也有许多事情可做,以为就能闲下来了?”
“是,是,都护说得是!”贾逵一边说着,一边端起茶来,喝茶遮掩自己的尴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