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改革,赵构首先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以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废除宋徽宗时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朝廷重臣的政策。其次,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第三,限制宦官的权力。第四,调整部分官制,合并了一些机构,以适应抗金战争的需要。
苗、刘之变是构成赵构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个因素。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这番心理,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
甚至于平定叛乱的功臣张浚,也因为掌握着兵权,很快受到皇帝的猜忌,又被重提富平之战,逐出了临安,谪居福州,一直闲赋了好几年。
甚至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被苗刘扶上皇位的太子赵旉在兵变中受尽颠连,不久后就一病不起,不幸夭折,赵构本人也因故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绝嗣。
宋太宗一脉的赵宋皇室都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俘虏,因此,赵构身边已经没有了立储的人选,一旦宋钦宗回朝,赵构的皇位更加难保,皇位继承人问题成了他的心腹之患。
在南宋朝廷出现这次大变顾的时候,秦桧已经到了完颜昌的营中先充“任用”,后任命为“参谋军事”。有一次金兀术还特地宴请秦桧,而“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贵戚王公之姬妾”,使得秦桧更加的感动,彻底的投降了金人。
完颜昌进攻淮东的时候。秦桧如何当“参谋”的详情,出了什妙计,史书记载的不多,只是隐晦的提到他曾向被围的楚州写过劝降书。
楚州之战是当时最壮烈的保卫战之一,全城军民在赵立指挥下,尽管粮尽援绝,只吃树皮草根,仍死守不屈。城破之日,军民“抑痛扶伤巷战,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以英勇就义回答了劝降。
完颜昌负责京东和淮东,秦桧随军同行。这年十月,秦桧携家眷离开金营,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行临安。
秦桧归宋后,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朝臣多持怀疑态度,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忠心。
秦桧返朝入对,提出“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并呈上草拟的和议书。金军在北方穷于应付游击健儿的袭扰,在南线又接二连三地挫败,使金国改变了单纯军事进攻的方针,重新捡起“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
“南自南,北自北”是完颜昌的南北朝方案,也是秦桧在南宋的政治活动指针。这正符合赵构南北分治的想法。赵构认为秦桧忠心可嘉,任命其为礼部尚书,秦桧的随从也都改为京官,就连船工孙靖也补官为承信郎。
二月,秦桧升任参知政事。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徽宗崇宁、大观以来朝廷滥赏之事,秦桧极力赞成,但赵构坚决反对,秦桧遂附和高宗,并以此为由竭力排挤范宗尹。
七月,范宗尹罢相,秦桧扬言:“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有人问他为何不说,秦桧说:“现在没有宰相,无法执行。”
八月,秦桧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与秦桧共掌朝政。秦桧密谋夺吕颐浩权,就让党羽造谣说:“周宣王修内政、攘外敌,故能中兴,今二相应分管内政外政。”
赵构诏命吕颐浩专管军旅,秦桧专管政务,吕颐浩遂在镇江建造都督府,秦桧没有用多长时间就掌控了南宋的政权。
南宋的这些变化都丝毫不差的通过状元楼的情报系统,传递到了真定。高宠得到了这些消息,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南宋还是向历史上一样,慢慢的滑落向了深渊。
赵福金是最先接触到这些情报的,这位才女看了一遍之后,就不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自从和高宠有了夫妻之实,她就一直告诫自己,以后要一心一意的帮助高宠,没有想到事到临头自己的心也一样会痛。
这个九哥到底在做什么?如果在太平年代这样做无疑是十分合适的,可是现在大军压境,这么做无异于自掘坟墓!难道他还在幻想着和金人会有和平吗?
看看现在的开平军,想到这里她感觉有些兴奋和激动,同时又隐隐有些担忧,这么一直发展下去,开平军会走向那个极致吗?
高宠并没有看出赵福金的矛盾,也许是热恋中的男人心中有些大条,或者是处于对自己女人的信任。高宠并没有任何的掩饰道:“南宋这么一拨操作,已经彻底失去了逐鹿中原想法。
大好的河山不能白白的让给金人。既然他们不愿意珍惜,那就交给我来吧!福金,你通知开平军的军事将领们开会,我们要好好的布置一下先一步的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