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后。
燕帝将秦使喊来,向他道明了来意。
而后,秦使联络了燕国境内的黑冰台人员。
黑冰台加急,只是两日的功夫,燕帝的密信便被送到了永安帝手上。
永安帝翻看后,命高凤宣蒙仲与晋王前来。
晋王眼下已有储君之实,永安帝有意锻炼他。
至于蒙仲,他身为沙场宿将,又执掌黑冰台,或许有独到的见解。
二人来时就已经知晓了事情的经过。
沿路上交换过意见,都备好了腹稿。
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
燕赵交战,这是削弱两国国力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赵国。
纵观当今各国。
楚魏陷入了相互攻伐,燕国长期国政旁落。
唯有赵国置身事外。
眼下燕国将机会递来了,说什么也得推赵国一把,让它陷得深一点。
他们进殿后。
高凤自觉退出大殿。
他走后,永安帝直接问道。
“你二人怎么看。”
闻言,晋王先躬身行了一礼。
“回禀父皇,儿臣与安邑侯商讨,一致觉得该出兵扶燕。”
“哦?扶燕。”
永安帝眼底多了几分兴味。
同样是出兵,却也有不同的讲究。
调动上郡秦军,直逼云中郡,是为伐赵。
调动齐郡秦军,经广阳郡入,是为扶燕。
“说说你的理由。”
晋王当即正色,开口道。
“儿臣以为,出兵云中,我秦人死伤必多。若见颓势,魏人不免趁虚而入,便是燕人亦要倒戈。”
永安帝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再言扶燕。燕秦兵合一处,秦强而燕弱,主动在我。此为借燕打赵。”
“安邑侯可有话要说。”
永安帝转头看向了一直没出声的蒙仲。
蒙仲一拱手,缓缓开口。
“臣以为,除晋王殿下所言,犹有可为之处。”
“说。”
一旁的晋王面露疑惑,他自觉已是面面俱到。
“引兵自齐郡入燕,而上郡同出于云中,围而不攻。”
这主意让永安帝的眼前一亮。
安邑侯的意思他是懂了。
秦国出兵云中郡,赵国必然恐慌,定会回调重兵囤于雁门与云中。
而赵国的兵力数量本就不及秦国。
调兵云中,可以投入燕国的兵力便少了。
怎么看这都是好主意。
最重要的是,围而不攻,便无需担心秦卒损失过大这个问题。
这才是永安帝最看重的。
唯一麻烦就是粮草的消耗巨大。
不过,若真能借此削弱赵国,这些损失也是值得的。
再说了,是燕国请的援兵,那么齐郡秦兵的粮草肯定可以省下不少。
永安帝点点头,算是最终决定。
紧接着,他又看向蒙仲。
“安邑侯觉得,谁为将驰援齐郡最适。”
此话一出,蒙仲顿时就激动了。
秦国已经多年没有大兴兵事,他在这咸阳都快闷出病了。
眼前这个机会,定然是不能放过的。
蒙仲当即要毛遂自荐。
永安帝似是看透了他的想法,幽幽开口。
“安邑侯需留守咸阳,坐镇黑冰台。”
“陛下……”
安邑侯急了,他可不想错过与那赵国马服君较量的机会。
至于坐镇黑冰台,也不是非他不可。
蒙仲的心里很快浮现出了一道人影。
再没有谁,比那个成日悠哉喝茶的靖王更合适留在咸阳的了。
这一次,倒是晋王先开口了。
他看向蒙仲,眼底颇有几分同情,无奈解释道。
“燕帝求援,在信中指明了要靖王同往。”
“为何?”
说到这,晋王摊开双手。
他还真没搞清其中的缘由。
倒是最上方的永安帝似是回想起了什么。
他记得,靖王当初陪先帝前往沁水时,与燕帝是有一面之缘的。
晋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蒙仲只得应下。
随后,他在脑中思索起了驰援的主将,最终点了三个名字。
“王猛,蒙然,赵肃。”
这是朝堂上几个少壮派将领。
日后秦国武将的担子终是要落在他们身上的,正好借此让他们磨砺一番。
领兵打仗的本领,只有在战事中才能悟出来。
永安帝点了点头,转而将高凤喊来。
命他拟旨。
当夜。
传旨太监到达靖王府。
李常笑一头雾水地接旨。
竟是任命他为齐郡秦军副将的诏书。
更重要的是,即时前往。
这可不太妙。
再有四个月,便是李洛安及笄的日子。
一打起仗来肯定是会错过的。
这才是让李常笑最愁的。
眼下却无法考虑这么多了。
正所谓军令如山。
下人替他将盔甲,武器,战马都牵了过来。
李常笑匆忙换上,一个纵身跳上马便朝着府外奔去。
留德顺在此,替他收尾。
一人一马直接跑到了咸阳城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