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南面三州降雨的消息传到王凉那。
王凉本还为荆、扬两州的旱情困扰,现在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派遣亲信前往查探,顺便将原本准备的赈灾粮一并运往。
即便今岁用不掉,也可以存入义仓,以备来年的祸患。
至于打仗。
如今灾情连绵,王凉分得清轻重,只要四方臣属不在明面上反省,姑且放任。
……
始皇十一年,九月
孙仁上奏,请求陛下征召十万民夫,修筑河道。
他数月赈灾,研究水系,终于找出了修筑堤坝的线路。
王凉自无不可,准许一应钱粮、人员奏请。
还将心腹太监派往,替孙仁撑腰。
同月。
孙仁以年老之躯,身先士卒,领着民夫修筑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的河渠。
全长足有千里。
大新朝廷不断输送物资,钱粮。
……
始皇十二年,五月。
历时八月,长达千里的河堤修筑完成。
王凉大喜,正欲将孙仁召回。
孙仁却再度上奏,言明了有关卞水的担忧,请命再修卞渠。
对于这位能干的臣子,王凉相当喜欢。
他应允了孙仁的请求,同时派人携封赏的圣旨。
“孙仁治水有成,册封定河侯。”
一下子,孙仁由出身低寒,摇身一跃成了天子重臣。
其中的尊荣与器重,是个人都能看出。
……
又过了三月。
始皇十二年,八月。
孙仁功成,返回朝廷。
此番修筑河渠,耗损白银多达一亿三千余万两。
相较王凉预估的一亿八千万,足足节省了四千多万两。
在这大灾不断的年头,算是少有的欣慰。
恰巧,原丞相因罪免官。
王凉大手一挥,硬是将资历稍浅的孙仁,抬上了丞相的宝座。
自此,文有定河侯,武有靖武侯。
王凉麾下的文武局面,开始奠定成型。
……
义陵城。
孙仁封侯登临相位,李常笑对门的孙府更加昌盛了。
许多街坊们,也都以曾今与孙仁为邻而荣。
李常笑作为孙仁的忘年交,成了许多人巴结的目标。
为避免麻烦,他选择了最直接的办法。
叠罗汉。
用了这招之后,打歪主意的人少了许多。
这日。
李常笑坐在木椅上,怀里抱着一个襁褓小儿。
他是张璟与甘氏的儿子。
取名张冲。
李常笑平日无事便逗弄小儿,也算打发闲暇时光。
算算日子,他在义陵城中也住了二十年。
刚来时的小娃儿,现在都有当祖父的,最不济也是几个娃儿的爹。
最初喊他“小李大夫”的,有好些都进棺材了。
张璟的医术进展神速。
李常笑估摸着,再有三四年,就可以正式独当一面。
到那时,把医馆甩给他,自己回到宅子里,尽情品味尘世闲暇。
……
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
五年匆匆而过。
始皇十八年,五月。
一连数年,全国各郡都有灾荒发生。
王凉试图对外征伐的心思,算是彻底没戏了。
光是安置流民,剿灭贼匪,赈济灾荒,就消耗了大量的新朝士卒和国库钱粮。
国库中除却备战的钱粮,其余的都被王凉散了出去。
奈何,成效寡淡。
各地灾荒仿佛野草般,吹不尽,灭不完。
南部三州,荆州的情况还算稳妥。
朝堂这些年的赈灾,以及郡县间义仓的互补,并没有特别大范围的饥荒。
不过,绝大多数的人的日子都紧巴巴起来。
平常的一块粮食,现在都要掰作两块吃。
在张璟学成后,李常笑正式将医馆移交给他。
平日除非有特别偏门的病症,否则他一概不出马。
这日,烧鸡杨的铺子。
老杨前些日子金盆洗手,改由小杨接手祖传的烤鸡手艺。
小杨满脸堆笑,将一只酥脆喷香的烤鸡装好,用油纸包好递给李常笑。
“李叔,收好嘞。”
“嗯。”
李常笑乐呵呵地结果。
刚转过身,正好看到一名铜甲士卒,敲锣打鼓。
“侯府招募护院,有武功在身者,皆可投奔,供奉从优!”
锣鼓的声音有的刺耳。
小杨早都习惯,待人走后,悄悄开口。
“李叔,侯府又来招人了,路上走慢些,可不要被他们磕碰着了。”
“好。”
李常笑眯着眼,躬着身子,慢悠悠走开。
整个人显得暮气十足,虽然容颜没有任何变化。
经过白氏武馆,正好有数名白宏名下的弟子,主动投效侯府。
已显老态的白宏,眼睁睁看着自家弟子改易门庭,一张老脸阴沉得可怕。
那侯府士卒似有依仗,面脸神气,丝毫不惧。
画押完毕,就带着两名武馆弟子扬长而去。
李常笑这才上前。
白宏见了他,脸上的怒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