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十九年,八月。
南郡被破。
朝廷大军从汉中出,挥师益州方面的叛军。
崔道退守武陵郡。
他手里还掌握着一支水军,凭借江河之利,成功阻挡了朝廷的攻势。
眼见朝廷势头正盛,再这么下去,荆州兵败只是早晚问题。
崔道眼珠子一转,决定在其他地方施力。
比如,孙仁,现任新朝丞相。
他是从武陵郡走出去的。
如今武陵侯带头叛乱,要说对孙仁没有影响,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由于眼下朝廷文武的默契配合,将这一层关系的影响暂且遮掩。
一旦崔道刻意放大这件事,未必没有重燃的可能。
他的底气,来自长安谍者的情报。
“孙仁亲眷,并不在长安中。”
也就是说,当日出手的剑道强者,并不是来自长安。
放在战前这不算什么,孙氏族人的下落,甚至会成为令崔道头疼的一件事,因为他失去了掣肘孙仁的倚仗。
可当反旗举起时,原先头疼的糟心事,反而会成为助力。
一个足以将孙仁置于死地的助力。
打定主意。
荆州密探再度出动,一同行动和的还有武陵侯麾下的江湖高手。
江湖路子野,传递消息最快。
兵贵神速,正是如此。
……
半个月之后。
司隶附近,有关当朝丞相勾结叛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大敌当前此事尤为致命。
孙仁手握监察之权,当流言涉及自身时,很快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出手遏制,岂不坐实了崔道的污蔑。
放任自流,一旦军情传至前线,只会引起更大的波动。
无论选择哪一种,孙仁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犹豫片刻,孙仁作出决定。
他授意下属出面遏制,自己则连夜进宫。
普天之下,能够证明他清白,有资格替他分辩的,只有天下至尊。
新始帝,王凉。
只要王凉下旨澄清,一切谣言不攻自破。
前往玄极宫的路上,孙仁有九成把握,天子会替他出面。
可是,当王凉看着他,淡淡问出一句。
“汝家小今何在。”
孙仁的坦然顿时消失,取而代之是彻骨的绝望。
他知道,自己陷入一个死局。
非己身不利,败在人心之谋,败在君心难测。
早在数月前,孙仁就知道家眷迁往会稽。
出于让他们躲避战火的考虑,孙仁没有主动上奏。
这使得他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
一旦交代,则坐实了‘知叛逆不报’的罪名,有勾结之嫌。
若不交代,变相是不打自招,平白增添君臣间的嫌隙。
孙仁身居高位,仰仗的正是天子信重。
一旦失去信重,他对文官、朝堂的掌控力都将被瓦解。
正值前线优势初显的关头,尤为致命。
如今文武相宜,是建立在孙仁和严勇的约束上。
一旦丞相易位,面对平叛带来的巨大功劳,文武反目成仇,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
数个时辰后,孙仁满脸灰败,从宫里出来。
左右心腹殷切询问,孙仁一言不发。
他乘着马车回府。
当晚,孙仁将左右屏退,独自居于房中。
他奋笔疾书,手写了十余封亲笔文书。
其中有送到前线的,也有给其他文官领袖的。
另一部分,则传达给属下的命令。
事了,孙仁放下纸笔,如负释重地走出屋子。
漫漫长夜已尽,晨光熹微。
他如往常那般在园中踱步,迎面遇上仆人,习惯性地以笑致意。
平易与和煦,是孙丞相给人的直观印象。
待他走后,仆人四下交谈起来。
“相爷是怎么了,总觉得今日的笑容有些不一样。”负责清扫的女婢小声嘀咕。
“有些低落,许是朝政不顺。”修剪林木的老奴闷声回应。
“放心吧。相爷无碍,他可是大新的半边天,塌不了的。”有年轻的家奴出声。
话虽如此,园中的气氛还是不可避免地低迷下去。
直到半个时辰后,一道尖锐的喊声响起。
仿佛具有穿透力般,直接将相府的平静打破,荡起了重重涟漪,挥之不散,拂之又来。
“相爷……薨了!”
霎时间,相府的幕僚,门客,府卫,奴仆全都停下手里的活计。
彼此对视,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震惊的神色。
就在幕僚准备喊人时,相府的外头忽然有一阵脚步声传来。
“陛下到!”
紧接着,一道玄色龙袍人影走下。
匆匆向内堂赶去。
随行的侍卫则迅速封锁相府,准确地说,相府方圆三里,都密密麻麻站满了士卒。
王凉走进屋中,正好看到伏于案前,全无生息的孙仁。
孙仁穿着粗袄,而代表丞相的符节和官袍,则被整整齐齐地叠好,静置一旁。
他神情恬淡,花白的长发打理得很齐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