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伤残的希腊士兵,都带回他们的家乡吧,如果家里没有男丁进入军队顶替名额,或者说不想再出男丁参军,从军户变为民户的话,可以享受三年免税优惠政策。”
李察这次可是额外开恩,毕竟在西亚自由军中,都是死者为大,伤者为小。
一旦受伤无法继续当兵的话,回家得到的抚恤远远不如死者,还会给家庭增加一个负担。
若是有男丁顶替伤残士兵继续参军当兵还好,否则从军户变为民户,用不了几年就会沦为贫困户……
所以,西亚自由军中非李察伙伴的士兵,在战场上不少人,身体伤残后,宁愿让战友给自己补刀,混个阵亡名单,也不愿意成为伤残老兵退役。
其实,李察也知道西亚自由军中,对伤残士兵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
然而,那些伤残士兵都是异族士兵,李察在民族原则上,是不希望他们继续活下去浪费社会资源的。
别看李察口口声声喊着解放波斯的自由口号,实际上他一直将波斯人当做旗子使用,旗子废了难不成他还要养着?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李察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
李察给阵亡士兵的抚恤力度大,是因为人死了以后不会继续消耗社会资源,所以一次性支出反倒会让阵亡士兵的家人过上还富足的小日子。
而伤残士兵则需要人照料,甚至都难以生活自理,这必然会给伤残士兵的家人带去很高的负担,所以无论给多少抚恤金,时间久了,伤残士兵的家人都会心生怨言。
既然当不了好人,李察为啥还要多出抚恤?
至于给伤残士兵安排岗位,那更是一个搞笑。
如今不是21世纪,有几个岗位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喝茶?
就算是基层公职人员,还要经常跑腿呢!
如果不会耽误生活自理能力的话,不是肢体残疾,完全可以继续留在军队中,何必去再就业?
其实,李察也是在逼着那些伤残士兵自杀,给家人弄个阵亡抚恤优惠。
这是李察在稳定而隐蔽的减少波斯族人口,只有当地人口变少了,李察的统治才能更加稳固嘛。
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粮食去养活过多的人口。
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未来给汉人移民预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整编希腊营并入虎贲营的过程中,李察收到了这次战役的一千枚奴隶印记的奖励。
比起获得的大批火绳枪和熟练的火器工匠,这点系统奖励对李察而言并不算什么。
女营的损失也很大,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这一战李察所部在外人眼里,可谓是伤筋动骨。
贾士凯看到克雷斯被剿灭后,,十分大度的在原有雇佣金的基础上,赠送给李察所部十门子母铳火炮。
数量不多,但作为彷造火炮的参照物够用了。
可以说,这一举动又让李察欠下了贾士凯一个人情。
毕竟,这是贾士凯第一次对外输出火炮技术,之前贾士凯可是一直严防死守。
正因如此,才没有使得大汉帝国境内火炮跟火绳枪一样泛滥。
李察将从异族奴隶叛军手里解救出来的汉民和阴阳宗治下的流民,都归还给朝廷,由此还多换取了一批火绳枪。
经历这场战斗后,李察光是获得的火绳枪,回去就能实现大换装了。
包括缴获的火绳枪在内,李察所部拥有的火绳枪直逼两万大关。
更不用说珍贵的样炮和熟练的火器工匠。
李察带着大军返回波斯高原后,将汉营和他们的家卷,打散分入到波斯高原的各个府县中,全面替换原本的治安民兵队伍。
那些汉营士兵和他们的家卷,就是第一批扎根在波斯高原上的汉民!
而且,是掌握着武器的汉民。
由于各地的主政一把手都是李察的伙伴,这种空降式安插十分顺利,而且汉营解体后,在各地城镇里的治安部队,为了跟原本的民兵加以区分,被命名为保安团。
寓意着保护一方安宁的兵团。
保安团全员都是汉人,后勤等非战斗部门,都是汉营原本的家卷充任,清一色汉人组成的保安团,在异族他乡的凝聚力是很强的,而且保安团是直接归西亚自由军军政府直辖。
保安团和地方民兵完成交接后,会逐步取缔地方民兵的编制。
汉人保安团的变更,让西亚自由军军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力明显抬升了一个阶梯,李察甚至不需要消耗奴隶印记,地方保安团的汉人就会对他忠心耿耿。
因为初来乍到的汉人保安团,除了军政府外,在当地根本没有依靠。
而且地方保安团的汉人一到地方,就将城镇附近的好地全部占据,原本的地主都被强制性迁徙到偏远地区分田分地,可以说天然跟当地的波斯人产生了矛盾,只不过上面有军政府压着,再加上保安团手里有武器,才没有出乱子。
李察为了让汉人为主体的地方保安团不会受到地方势力威胁,甚至把解散的地方民兵通通收入到前锋营中,同时把女营的缺额也恢复满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