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陛下,李察那个汉狗麾下的军队,拥有大量枪炮,人数高达7万之众,贸然开战的话,我方优势并不大……”
萨兰德苏丹国大军王帐中,一众头上包裹着白色头巾,穿着白色长袍内衬铁甲的萨兰德苏丹国将领,聚集在哈基姆苏丹前商讨军情。
这里面,主动寻求与西亚自由军决战的将领占据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则是如同刚刚那道声音一般,对枪炮怀有极大的恐惧。
这主要是西亚自由军利用枪炮接连击败斯瓦迪亚王国和诺德王国维基亚王国联军,枪炮的威力在少数萨兰德苏丹国将领眼里,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利器。
甚至排在士气和勇武之上!
好在,抱有这种想法的萨兰德苏丹国的将领并不多。
“枪炮固然威力大,足以毁掉任何铁甲,但我们跟斯瓦迪亚王国、诺德王国、维基亚王国不同。
我军主力是骆驼骑兵和马刀骑兵,步兵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在野外会战对于拥有骑兵优势的我方来说,稳占上风。
若是困守在城池中,我军岂不是自断臂膀,主动放弃了骑兵优势?”
哈基姆苏丹微微颔首补充道:“我们在野战中优势更大,更何况在阿拉伯半岛上,还有不少部族不愿意臣服在萨兰德的旗帜下,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的话,李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威逼拉拢那些部族,到时候李察麾下的军队只会越来越多。
而我们麾下的军队,如今已经是极限了。
马穆鲁克那边的使者团还没有回来,即便谈判顺利,马穆鲁克王朝聚拢军队筹集粮草物资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李察所部行军速度很快,我们不能继续等下去了。”
哈基姆苏丹说完后,反对的声音立刻被压了下去。
反对者虽然内心忧虑恐惧枪炮的威力,但他们实在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哈基姆苏丹。
倒不是说哈基姆苏丹是听不进去谏言的人,而是他们无法过度强调枪炮的威力。
毕竟,沙漠绿洲中长大的勇士,更相信手中的弯刀和勇气,而不是从未见过的枪炮。
枪炮威力再大,也只是一种远程武器而已,顶多算是弓弩的加强版本,远远达不到让萨兰德苏丹国的勇士畏惧的地步。
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哈基姆苏丹团结了内部的声音后,才带领大军出征。
拥有数量恐怖轻骑兵的萨兰德苏丹国,很快摸清楚了李察所部的行军路线。
不过李察的行军路线压根不打算隐瞒,目标直指萨兰德苏丹国的都城。
李察知道己方的骑兵劣势很大,打斥候战根本不是对手,所以战术简单直接,带着大军平推过去。
当然,这也是李察所部的军队优势足够大才能这么干。
沿途的村镇根本不敢反抗,无论是否为萨兰德苏丹国的附庸,遇到李察所部的大军,只有两个选择。
臣服或提前逃离。
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连民兵都凑不出几百人的城池,拿什么抵抗?
抵抗的下场只能是城破人亡。
实际上,在没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个时代,两国交战基本上都是大军对决,普通的城池完全没有抵抗的勇气。
哪怕城墙修的再高,几百人面对几万大军也不会有任何取胜的希望。
只要入侵者保证城池投降后不烧杀抢掠,那些城池都会开门迎降。
当然,该交的保护费还是要交的,不能说你一句投降就毛都不出。
不过这种投降一般都没有什么保障,还要派兵镇守,否则说叛变就叛变。
不用派太多军队,几十上百人作为威慑就能控制一座小城。
前提是,大军主力不要被打败。
几十上百人看似不多,但占领的城池多了,分散的兵力加一起也不是小数目,所以李察除了必经之路的城池派兵控制外,其他城池完全不管不顾。
理所当然的,其他城池的当地势力也不会主动挑衅,他们都在观望这场大战的结局,谁赢了他们就是谁的臣子。
有点实力的部族虽然敌视萨兰德苏丹国,但对李察完全不了解,自然不能直接投靠过来,这需要时间来让双方交流。
哈基姆苏丹主动出击,就是为了避免那些独立的部族领主与李察所部的交流沟通。
在李察还没有拉拢反对萨兰德苏丹国的部族领主前,将西亚自由军击败或者赶跑。
西亚自由军终归是入侵者,属于‘客军’。
萨兰德苏丹国只要在会战中打赢一仗,挫掉西亚自由军的锐气,让阿拉伯半岛上的地头蛇们看清楚孰强孰弱,西亚自由军就再也待不下去了。
只要西亚自由军败一次,周围的地方势力就会群起而攻,哪怕是那些反对萨兰德苏丹国的部族领主,也会因为萨兰德苏丹国展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力量,重新考虑自身的立场。
反观拥有主场优势的萨兰德苏丹国,会战哪怕败一场,只要实力损失不太大,缩回去休整一下,就还有再战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