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之事太大,朱由检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按道理说,在现在的情形下,南京是比北京更适合当做都城。但是朱由检的主要根基却是在北方。
而且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是要把北京朝廷全部废除,在南京重建朝廷。事情是在复杂,一旦出现以外,后果难料。
眼下江西反贼二十万大军被击溃,江南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没必要太过激进,可以慢慢来。先把江南各省彻底平定,先进行均田改制再说。
“陛下,随着均田的地方越来越多,都需要委任新的官员,对这些新占地方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机构。若是不改组朝廷的话,如何能够实现完善管理?”洪承畴再次劝道。
对地方的管理必须通过朝廷,官员的委任,对地方的监督,钱粮税赋的征收等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而现在的制度其实是割裂的。陕北山东,还有辽东、江东这些“新占”地盘,其实是脱离北京朝廷管理的,实行的是一套新的制度。而其他省份,却仍然施行老得制度,仍然通过北京朝廷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制度的割裂,管理的麻烦。
“这样吧,先在南京重建六部衙门,新收复地盘皆由南京六部衙门管辖。”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喜道。这个决定意味着皇帝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南京新成立的六部衙门取代北京朝廷是早晚的事。
“南京六部官员经过了清洗,缺额太多。传旨下去,由锦衣卫审查一下原来六部剩下的官吏,没什么大问题的一律释放吧。”朱由检吩咐道。
六部主要官员都被处置了,剩下的都是小鱼小虾,没必要再下重手。成立新的六部衙门需要太多官吏,剩下的这些官吏若是没有大罪,尽可以使用,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陛下。”一旁的王承恩答应着,出去吩咐去了。
“陛下,南京六部的官员?”洪承畴问道。
“兵部尚书还是你当,户部尚书便是袁可立了。”朱由检道。
江南远未平定,接下来招募训练禁卫军,派兵征讨各省,战事会非常频繁,兵部尚书的责任很大,朱由检身边这些人,也只有洪承畴能够胜任这个兵部尚书。
随着新地盘的占领,接下来要进行均田释奴,要征收田税商税,户部的事情也非常繁杂,袁可立虽然年迈,精神尚好,足以胜任户部尚书一职。
但南京六部,还需要很多官员。
“吏部尚书,可调李邦华前来担任。”朱由检想了想道。李邦华现在是兵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其虽然是东林党一员,但为官清廉,能力很强,并不喜欢拉帮结派,任命他为吏部尚书比较合适。
“陛下,李邦华毕竟是东林党,算不得自己人,把官吏任免大权交给他合适吗?”洪承畴劝道。
“没什么不合适的,南京吏部的职权只是新占地盘,选官范围只能从科学院、商贸学校,吏考生,还有退役禁卫军军官这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便他选用谁都行。”朱由检解释道。
“这还可以。但就怕他不肯。”洪承畴叹道。
“要想完全取代北京朝廷,需要太多的官员,朕手头的人手根本不足,只能从旧有官吏中挑选能用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下大势如此,相信李邦华等能够看清形势,能够识时务。”朱由检道。
“那其他三部官员呢?”洪承畴问道。
“礼部尚书可由温体仁担任,工部尚书可由可由皇家科学院宋应星担任,刑部尚书可由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充当。”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温体仁当个礼部尚书自然够格,但就怕其心中不爽,毕竟其现在有着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现在只能在南京朝廷当个礼部尚书,距离其想要的丞相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现在人手紧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朱由检手中没有太多可用人才。只能先委屈温体仁一下了。
至于宋应星虽然只是举人,但在科学院任职以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可谓是劳苦功高,而且其精通算术机械,当工部尚书还是绰绰有余。就是田尔耕不过是一阶武人,还是臭名昭着的锦衣卫头子,让他当刑部尚书,这太过匪夷所思.......
“田尔耕对刑律非常熟悉,当刑部尚书还是能够胜任的,至于他的锦衣卫身份,科举选官朕都要取消了,以后官场没有清流浊流之分,以后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进士官。只要能力够,任官不拘出身。”朱由检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微笑道。
“先把六部的架子搭起来,其他辅官人选尽可以从各地抽调。洪大人你筹划一下,争取过段时间举行一次吏考,面向整个江南招募一次吏员,经过培训以后,放到新收复地盘充任村镇官员。”朱由检道。
“臣遵旨。”洪承畴道。
“还有,可以在南京开始科学院南京分院,同时设立南京商贸学校,技工学校,以及南京武学,培养精通商贸,百工,军事方面的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