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个江湖人,虽在官府没有职位,但在同州城乃至庆阳府的名声都很大。
贺子寿是赵统川手下小弟,生的虎背熊腰,看上去粗鄙不堪,但办起事来却最为得力,也深得赵统川的信任。
所以一旦有事,赵统川都会在第一时间与他商议。
当然,赵统川的名声大,并不是因为赵明珠的缘故。
他是庆阳府一带,不论是官道还是绿林,是公认的武功最高第一人。属于敢打敢拼,在江湖上闯出名号的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他们为赵大人办事,之前不受重视。赵明珠一直认为,赵统川这小子整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但自从上次张峰带着城内的流民闹事之后,他的这位远房的亲娘舅就明显对他亲近了很多,请吃请喝,拉拢收买,不亦乐乎。
“记住!你小子在外面混的再好,也是我的外甥。既然你随了你娘亲的姓,也姓赵,那就要向着我们赵家人说话,替赵家人办事,从今往后,咱们可就是一家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啊......”
赵统川又不傻,他很理解赵大人的难处。
现在北边匪患日渐做大,已渐有南下之势。说不准哪天这股匪患就真的闹到了同州城。
是啊!担心啊,害怕啊,我是一方父母官,守土有责啊。
谁都能跑,作为知州大人的他,不能跑。
他知道,他不仅不能跑,而且一定要誓死守城、死磕到底。
但他拿什么死磕,想来想去,总得有人撑腰不是。
同州城内吃皇粮的一共也就百十来号人,城外庄浪卫的黄百户说破天也就二三百人。
北边的匪患声势浩大,动辄几万人马横冲直撞、攻城略地,听说还有一个叫王自用的起义军头领和已经做大的王嘉胤联合,要成立什么三十六营义军,号称有二十万人马。
想到这,赵明珠的小心肝就开始乱颤。
虽然不知道这消息的真假,但他知道,关键时候,这里的几百号人反正是靠不住的。
对他来说,上次张峰带着上千的流民寻找七音就是一次试验,或者说演习。虽说是虚惊一场,但也给他提了个醒。自那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些凉凉,有些后怕。
再说,那黄百户进城剿匪居然把同知的宅子给围了,这些人表面风光无限,一心为朝廷效力,可一旦事发,全都是窝里横,内耗,内斗,有什么本事!
“是啊!看起来海晏河清,一派太平盛景,实际上却是暗藏波涛,这美好的大明王朝其实一点也不平静。”
“大明朝俺管不了,但同州城俺得管啊。”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得有自己的人撑腰才行,得有一支自己的队伍才可靠。必须在暗中培植好自己的乡勇势力。
一旦闹起了匪患,这些乡勇都是随时能为自己出生入死的,保住了同州城,才能保住老百姓,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赵明珠头脑清醒,心里发狠。于是,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外甥赵统川。
你给谁干不是干,何不给自己的亲舅舅干呢。你放心,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我吃肉,你也吃肉,不吃都不行。
但这件事一定要做到密不外露,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
赵统川是个情商和智商都极高的人,他知道这件事泄露出去的后果,所以对谁也没有说。
自己在江湖上闯荡,总归不是个长久之计,如果自己的亲娘舅真够义气,跟他混,自然是第一选择。
他知道,凭借自己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的底子,各路豪杰,各个山头的绿林好汉已是熟的不能再熟,想要拉起来一支一两千人的乡勇队伍,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但赵明珠给他的策略就是徐而图之。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慢慢来,北边的匪患要闹到这里,也是需要时间的。
赵明珠不急,他自然也在缓缓地筹划着这件事。
当然,城池要稳,家宅也要稳。
对于赵明珠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却是另外一件事。清丽姑娘那一千两银子。
自己东借西凑了二百两送去,竟惹恼了清丽。现在还差八百两,赵明珠想了想,自己筹钱,难度很大。
于是这个难度很大的任务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赵统川的头上。
你不是江湖上人熟吗,你不是能耐大吗,那你去办吧......
统川,你要多想想办法,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你吧!
咳咳咳......既然舅舅说了,统川一定尽力办到!
这是赵明珠交给他的第二个重大的任务,不能小觑,毕竟八百两银子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明珠拍一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意思是好好干,年轻人,你的未来不是梦,于是赵统川带着笑,满口应承了下来。
茶楼内,赵统川咽下口闷茶,望着窗外熙攘的街道,明显都有些不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