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百六十毫米口径上实现了五十倍径。
后续的四百二十毫米火炮,也直接以五十倍径为基础研发。
现在泰西主要海军国家,基本都能够造出三百六十毫米口径的火炮。
但是倍径就都不是很好看了,四十五倍径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五十倍径了。
最关键的是,在何谈的时候,朱靖垣展示过大明的新炮弹。
三百毫米口径,四十五倍径的火炮,就能在十二公里距离上,击穿现有主力舰的装甲。
现在口径升级到了三百六十毫米,倍径提升到了五十。
那能够在十二公里距离上击穿多少毫米的装甲?
自己的新战列舰,如果防御这种火炮为标准,那要堆多厚的装甲啊……
格伦维尔、门罗、塔列朗这些外交和政治人物,跟着朱靖垣来看大明的新战舰,本来是本着探听和确认信息来的。
本来心中有一定的预期,大明的新战舰应该会有不小的优势。
但是都没有想象到,这些新战舰的规格会如此的夸张。
四万吨的体量,二十五节的航速,三百六十毫米的装甲,三百六十毫米的主炮。
大明的主力舰的确可以这么设计,这种设计方案显然也更加的“均衡”。
但是朱靖垣把装甲厚度缩到了三百毫米,把航速提升到了三十节。
现在他们脑补出来的这些参数,在他们看来就是个怪物。
全方面碾压的现有战舰的怪物。
更为痛苦的是,就算是他们也拿出足够的资金,放开建造同样四万吨的战舰,由于技术水平差距的原因,也做不出这种水平的战舰。
也许只有用五万吨,甚至更大的吨位,才能对这种四万吨战舰形成压制。
四万吨的战舰的建造成本,在他们看来已经高到无法接受了。
如果五万吨乃至更大的战舰,他们举国之力造不出几艘。
问题是,大明应该也能造更大的,也能造更多的船。
现在这种四万吨的全能战舰,现在现场直接就是两艘。
这意味着量产……
塔列朗、格伦维尔、门罗等人,不是很好开口确定这个消息。
不过夏尔的顾虑就很少了。
在跟着朱靖垣到处逛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也就直接问了出来:
“挚友啊,这种级别的超级战舰,大明准备建造多少艘?”
格伦维尔、塔列朗、门罗、杰斐逊等人顿时竖起了耳朵听着。
朱靖垣也不瞒着他们,直接说了一下大致的建造计划:
“这种吨位的战舰,目前船坞里面有八艘,后续每年至少开工四艘。
“逐步将所有的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全部替换掉。
“至少会一口气建造三十二艘,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时候继续增加。”
朱靖垣说的是“这种吨位的战舰”,而不是“这种战列舰”。
朱靖垣是把四万吨的战列舰和航母的数量放在一起了。
这当然不是说谎,四万吨的航母的实际作用,其实比四万吨的战列舰更强。
朱靖垣之所以在这么说,是因为造舰计划也是威慑力的一环。
在基层军官的眼中,能直接开炮打出去的炮弹才有用。
在海军将领的眼中,随时能出击的战舰才有用。
在外交人员看来,船坞里面的战舰就有用。
在政治家看来,计划中的战舰也有用。
朱靖垣的这段话说出来,夏尔直接张大了嘴巴。
塔列朗、格伦维尔、门罗等人整个人都僵住了。
把旧有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全部换成这种级别的战舰。
这种怪物船一口气搞三十多艘,直接再次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最为恐怖的事情是,他们在心中大致核算了之后发现,大明确实有能力这么干。
三十二艘绝对不是现在的大明的极限。
大明如果完全放开财政和工业能力,让这个数字再翻倍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大明绝对能养得起六十四艘主力舰。
与此同时,整个泰西大陆就算是合而为一,也养不起六十多艘同级别的战舰。
如果按照世界大战之前的国力算,英法西这种国家也许能养个十几艘,普鲁士和露西亚也许能养七八艘的样子,其他国家养三四艘。
世界大战打完之后,英法西葡荷的殖民地大幅度的缩水,财政收入不可能恢复了。
露西亚和奥斯曼也被直接肢解,奥地利、意大利、普鲁士也各有损失。
现在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已经落入了大明的手中。
泰西所有国家占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泰西各国得齐心协力并且穷兵黩武,才有可能在海军规模上与大明并驾齐驱。
关键是,就算是规模并驾齐驱了,质量也仍然会有差距。
总之就是彻底的绝望。
倒是夏尔和夏洛特这两个未来的国王,对这件事情没有赶到什么压力和不适。
他们两个已经本能站在朱靖垣这边了。
大明的强大,他们只是感觉震撼,并不会有威胁的感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