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搬迁,李邺随即任命刘晏为汉中安置使,王维和李抱真为安置副使,率领一万军和大量帐篷赶往梁州,在梁州建立仓库和军营。
荆襄的五万头骆驼和上千艘军船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将各种钱粮物资进行运送搬迁。
住在襄阳城的家眷们也开始收拾东西了,好在天子在汉中避难时,在南郑县修建了大量官员住房,这些房宅的所有权属于朝廷,地方官府不敢擅自处理,正好被李邺全部征用,用做官员和将领家眷们住房。
而士兵家眷跟随西迁,将士们也在官田和军田附近修建了上百个村落,用来安置士兵家眷。
裴三娘最关心就是清羽要跟着自己一起走,清羽虽然答应还俗,但她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嫁人的准备,她希望在自己十七岁时还俗,裴三娘一口答应了。
裴三娘还特地拜访了清羽的父亲李白,正式向他提亲,保证让清羽为孺人,孺人的地位可不低,正五品,就算李白的妻子也得不到孺人的名份。
如果是别的亲王,李白可能不会答应,但女儿成为李邺的偏妃,李白接受了提亲,也就接受了这门婚事。
但裴三娘最担心的姓氏问题,两人都姓李,会违反大唐同姓不婚的规定。
这个难题被李白解决了,他同意清羽还俗后,依然叫刘清羽,和从前一样跟母亲姓,这就完美解决了裴三娘的担心。
为了让清羽安心跟随搬迁,裴三娘又说动了李腾空,李腾空答应把太清宫暂时迁往南郑,将来迁往崆峒山,那里才是李腾空向往已久的道教圣地。
江汉军一共分三批迁徙,第一批十五天前已经走了,当骆驼和船只回来后,李邺率领八万大军和浩浩荡荡的家眷队伍作为第二批出发,有战马、五万头骆驼、八千辆大车和两千艘战船,队伍延绵近百里。
第三批是收尾,由裴琇率领一万军队在期限的最后一天离开襄阳。
李邺和家人坐在一艘五千石的战船上,战船上也满载着他们家的行李,部分家仆也跟随迁徙。
裴三娘站在船头,望着一眼望不见头的迁徙队伍,她感叹道:“这队伍比天子迁徙到汉中还要壮观,而且水面上都还有这么多大木头。”
李邺笑道:“娘可别小瞧这些木头,这些都是修建宫殿的木头,价值十几万贯,我可舍不得留给朝廷。”
这时,一名侍女上前行一礼,“老夫人,王妃说外面风大,请您进舱去!”
裴三娘点点头,对李邺道:“邺儿也来吧!大家都一肚子问题呢。”
“娘先去吧!我马上就来。”
裴三娘回船舱去了,李邺站在船头望着岸边的纤夫,船队是逆水西进,当然只能靠纤夫拉拽,数千名纤夫喊着号子,在悬崖峭壁上艰难行走,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悬崖,或者粉身碎骨,或者被急流冲走,场景十分震撼,但这又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手段,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上天。
李邺注视良久,也返回了船舱,一家人都坐在船舱内,妻子正在给小女儿瑶光哺乳,这是李岱给孙女起的名字,但还是秉承了独孤老太太以星辰起名的习惯。
母亲裴三娘也在旁边帮忙,另一边靠窗处,杨玉环正把大女儿星沙抱在怀中,给她讲小鸟的故事,星沙眨着眼睛,听得很专注,她快两岁了,很喜欢听故事,也特别喜欢天空的小鸟,木大娘则坐在一个角落里合掌默默念经。
船舱里很安静,李邺倒不忍打扰了。
他刚要退出去,独孤新月笑道:“夫君给我们说说以后的安排吧!”
杨玉环抬起头,这也是她关心的事情。
李邺坐在窗边,把大女儿抱到自己怀中,盘腿坐在竹榻上缓缓道:“搬家是件伤筋动骨的事情,我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我估计大家会在汉中住两到三年左右,我们家宅子就是天子在南郑时的行宫,其实也就是一座三十亩官宅,据说条件很不错,毕竟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阿邺,住行宫不要紧吧?”裴三娘担心问道。
“没事!”
李邺笑道:“还是程元振主动提出来把这批官宅包括行宫移交给我们,这就是他管的范畴,拿了我三万枚金币,这种顺水人情他会做的。”
“我记得旁边还有一座很大的官衙,是临时朝廷,也要用起来吗?”
李邺微微笑道:“那座官衙我们命名为后军元帅府,名义上主管后勤,但实际上大家的官房都在那里,包括我自己的官房,不过节度使府会设在秦州,只是名义上在秦州。”
独孤新月眼睛一亮,“夫君也会留在汉中吗?”
李邺摇摇头,“我要率军去征战,但我会经常回来,不会时时刻刻都进行战争,结束一场战争后会停一段时间,开始筹划下一场战争,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回家,尤其是冬天,陇右的雪很大,双方都会停战。”
裴三娘见新月有点伤感,他连忙岔开话题道:“阿邺,这张竹榻不错啊!很舒服,和平时坐的坐榻不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