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
汉阳钢铁厂以北有个占地十五亩的“小厂”,和汉阳城不同,这个“小厂”高墙如林,旁人根本无法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
只是每天传来的动静,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似有魔怪磨牙吮血一般。
此时,车间门口负手而立的车间主任正在呵斥一个年轻工人:“跟你们千叮咛万嘱咐,车间要戴好帽子,戴好帽子听得懂吗?!上个月龙小五脑袋怎么没了的?你们长不长记性!”
死一个工人不仅仅是人命的问题,关键扣奖金啊。
这里的车间,车间主任靠着主抓生产管理来换奖金,致死致残一个工人,半年的奖金就算泡汤。
和南面的钢铁厂不同,他们的平均工资可以说是整个扬子江最高的。
车间内外的机器,也是贵的令人发指。
斜置纵列的几台车床只有当车间外的那台蒸汽机停下来,才会停工。这些车床已经能够加工相当不错的回转体,时而还要兼顾铣床、镗床、钻床的功能。
并非张德不愿意多制作车床出来,而是就现在车间内的几台车床,就已经包括了三代发展型号。
培养一个合格的车工,远比培养一个书法小能手麻烦得多。且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前置学科,一个安全规章,堪称是用血肉来涂抹。
哪怕汉阳钢铁厂平均一个月死一个人,也无法阻挡这种枯燥乏味重复劳动带来的懈怠。
上个月有个獠寨出身的小家伙,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就这么被卡盘卷了进去,人被救出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三分二的身体,内脏流了一地……
原本应该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但是工人继续上班三天以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麻木,一个月之后,什么狗屁阴影,老子还要加班呢!
重复劳动就是这么的强悍。
汉阳钢铁厂上班的工人大多都是短发寸头甚至是光头,但是新开的加工厂却还是有点小不同,毕竟和钢厂的热火朝天不一样,加工厂虽然脏,但至少不那么燥热。
头发没必要剪个板寸啥的,戴个帽子即可。
只不过有时候戴了帽子就热,尤其是夏秋时节,更不必多说。
贞观朝第一家完全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机械加工厂,张德对它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虽说厂里的机器在他眼中都是垃圾,可终究也算是“基石”。
这是这“基石”动不动就死一个车工的,简直就是拿了华润飞票去烧。
车间主任被扣光半年奖,是张德直接传达的意思,纵使车间主任有人脉关系,到这个份上,人没凉,心是凉了。
满肚子的火无处发,当然得逮着个猢狲往死里喷。
骂的正爽呢,却见外边来了一辆马车,车上来人喊道:“郑六,大娘子家里来了人,正要置办筵席,你去帮忙,我给你顶班。”
正在训年轻工人的郑主任连忙应了一声,一边走一边扭头瞪了一样跟鹌鹑一样的小伙子:“等我回来收拾你!不长记性的东西!”
等郑主任走远了,年轻车工连忙把头发团成一团,然后帽子戴了上去,缩着脑袋吐着舌头,溜进车间长长地吐了口气。
“熊二,可莫要再不管规章,就算不计较性命,可这是要扣工资的啊。”
“记下了记下了,郑主任刚走,兴许今天工资来不及扣呢。”
“都注意点啊,顺丰号的订单要得急,冬月完不成,等着加班过年吧。”
“牛副,听说厂里要再开一个车间,到时候说不定你就是车间主任,我跟你过去混。”
“去你的,想甚么美事?一台车床多少金贵你不知道?再说了,外间那台蒸汽机,可是全武汉最好的,这光景想要造第二台都还得等内厂忙完呢。”
“都别说话了,赶紧上工!”
外间又来了个人,姓白,是钢铁厂的一个车间主任,不过并不抓生产管理,而是质检,因为活相对轻松,时不时给人顶班,人面很广,不过在工人里面毁誉参半。
入秋之后的临漳山风景也算不错,加上别墅修得越来越好,只要不是鹅毛大雪,山路也能走,就是路面结冰比较麻烦,基本就要靠索道才能运输物资进山。
现在不比从前,想要发动民夫的难度越来越高,雇佣性质的“劳役”,在扬子江两岸越来越流行。
加上民间帮会兴起,围绕运河、主流水系吃饭的力工团体对于传统力役已经有了斗争经验,尽管还没有到武装斗争的地步,但时不时来个“啸聚”罢工,还能很能震慑一下官府的。
不过帮会终究是弱势一方,而且势力驳杂,其中掺合了不知道多少官场商场养得狗,加上力工团体一旦失业,其抗风险能力极低,往往“啸聚”也就是一时,对付对付不知道底细的空降县令还行,但连本地出身的一员小吏,也吓唬不住。
这其中自然是有各种博弈,但官方工程由征发转为雇佣,是个大趋势。而且雇佣形式,从实物物资充抵转变为现金,也是一种趋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