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夫。马蒂尔这时候,依旧有些难眠。
他家位于克莱伯广场附近,处于伊尔河支流地带。
因此,他在用聊天软件,和未婚妻蒂尔达通信。
蒂尔达。霍斯特因,她是一名德国女性,同样是斯特拉斯堡人。杰拉夫在约翰面前说“我也有不少德国朋友”,主要指的其实就是蒂尔达。
“已经见过李先生的侄子了,比我想象中更年轻一些。”
“李先生的侄子的话,我也许和他已经见过一面了。”蒂尔达回信道:“我在圣母院大教堂门口遇到了一个东方青年,恐怕就是他了。”
所谓圣母院大教堂当然不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那座教堂,而是唯有斯特拉斯堡的哥登堡广场,也是典型的哥特建筑(gothicarchitecture)。哥特建筑本身就发源于法国,甚至也被称之为“法国式”,多为天主教堂建筑,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往往有多个尖顶,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大教堂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范例。而哥登堡广场的圣母院大教堂,作为哥特建筑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天主教堂的特点,不过这些和电影没关系,也没演员去特意研究。
不过杰拉夫的想法却不一样,他认为《尼特莱尔家族》既然和中世纪以及宗教文化紧密联系,这方面的知识还是要补充一点,而这一点上西方人本就比较擅长。杰拉夫这个角色绝非属于龙套。所以无论如何务必要好好演,最低限度绝不能败在ng这一点上。
“圣母院大教堂?你怎么知道那是李先生的侄子?”
“那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东方青年来到教堂前。他的形象和气质让我觉得,根本就不像是斯特拉斯堡人。而且我曾经听他说话……也没有典型的阿尔萨斯口音。”
斯特拉斯堡本身就是阿尔萨斯首府,但这个城市在历史上不断被德法两国争夺,可以说这个地方的人对自己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早就不怎么关心了。阿尔萨斯语,本身和法语的发音就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下受到的影响,事实上属于日耳曼语系的一种,所以对于斯特拉斯堡人而言。要从发音上辨别对方是不是真正的斯特拉斯堡人,太过容易了。
“那么你和他打招呼了?”
“没有。”蒂尔达却是打出这么一行字来:“我总感觉我有点不喜欢他。”
“嗯?”
“说不出的感觉。一定要说的话,我总感觉他会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什么不祥的地方。”
“蒂尔达,又是什么预感之类的?”
“不知道……总是有那样的感觉。算了……”蒂尔达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那么,时间胶囊的事情,他同意了吧?”
“嗯,我认为他也该来见证一番。”
“见证吗?你确定。真的要让他来?”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蒂尔达?”
“我总感觉没必要让李家的人介入这其中来。”
杰拉夫沉默了。
许久后,他才打出了那行字。
“是因为菲利斯家族的人对你父母的忠告吗?”
“你可以那么理解。菲利斯家族,是斯特拉斯堡最古老的家族,没有之一。你也该知道,这一家族是驱魔人的传闻吧?我坚信那是事实。”
蒂尔达本人是一名基督徒,但是她信仰的并非天主教。而是新教(protestantism),新教这个词源于德语protestanten(意思是指抗议者)。对中国人而言,或许甚至弄不清楚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别,但对欧洲人而言却是截然不同。新教的出现,是在16世纪天主教奥斯定会神父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后所产生的。从罗马教廷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之前曾经提过,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其中天主教是最早诞生的,1054年时由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教会就变成了东正教,之后再是16世纪马丁路德所分离出去。新教分为路德宗(lutherans),加尔文宗(calvinists)和圣公会(anglicans)。而蒂尔达属于路德宗的信徒,这一信仰是从她的先辈那里传递下来的。事实上菲利斯家族以前是天主教信徒,后来则是不知什么原因而改信了新教。
“虽然那么说,但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对我而言,那种我出生以前所发生的恐怖故事,还是太过夸张了些。”
“你认为是恐怖故事吗?”蒂尔达继续回复着:“我一点都不那么认为。”
“可是我都已经去和对方说过了,约翰先生也表示愿意一起来见证开启七十年前的时间胶囊。”
“我知道,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今天见到他的时候,其实我曾经有过一点恍惚的感觉……”
“恍惚?”
“他弟弟。其实我感觉他们兄弟一点也不像,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我总感觉,他们兄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这么说起来……约翰的弟弟以前在斯特拉斯堡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