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消声器只能对子弹冲出枪口时的爆破音产生减弱的效果,大概来说可以减少30分贝的强度,而70-90分贝的声音在噪声的定义中也是非常大的,相当于一辆马力十足的摩托车启动发出的声音。
在一些隐蔽任务中,70-90分贝和100-120分贝从实际角度出发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极容易被发现的声响。
即使如此,在特定情况下,减少30分贝的声音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突入室内的一些行动或者在本就有噪声的区域行动,消声器带来的正面效果都是可观的。
艾瑞克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掩护。
两人翻过围墙之后,找了一个良好的射击位置。
林锐拿出了通讯器联系了精算师将岸,让外围的马里部队利用迫击炮对他们进行掩护。
林锐的计算非常准确,迫击炮连射之间的间隔,大概是几秒的时间。
而在这个期间,艾瑞克配置了消声器的狙击枪,可以非常隐蔽的把枪声隐藏在炮击的爆炸声中。
一般子弹的速度都在音速的2.5倍到3.5倍,在这两百米的距离内,声音的延迟几乎可以不考虑。
本身马里武装部队和这些恐怖分子的交战就还没有结束。即便是在夜间,双方之间也有零星的炮击和枪击。
马里部队和这些恐怖分子都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在马里部队,发动几次炮击的时候,营地里的恐怖分子,几乎没什么反应。
因为他们都知道,马里政府军的迫击炮的目标应该是在外围阵地。他们这边的要塞应该是安全的。
当然爆炸的声音,还是能够听得很清楚。
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在这爆炸中还会隐藏着致命的枪声。
预估着爆炸的间歇时间,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艾瑞克一枪击发,警戒塔上的恐怖分子,在NSV80Ⅱ夜视仪中当场毙命。
另一个恐怖分子还没弄清楚状况,艾瑞克已经拉动枪机,发射了他的第二枪。
这个恐怖分子毫无疑问的,也被一枪毙命。七点六二的子弹,贯穿了他的头部。
艾瑞克的出手干净利落,果断而且狠辣。
在解除了高处的威胁之后,艾瑞克捡起了留在地上的两枚弹壳,从容的装在了身上。
林锐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继续向前。
要判断敌人的指挥部所在,有一个非常简单而精确的办法。那就是通过通讯装置。
指挥就离不开通讯,而通讯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无线电。所以追踪大功率无线电台的信号,就能找到敌人的指挥部。
而且指挥部的电台,和单兵电台不会一样。单兵电台可以手持,但是指挥部使用的电台,通常功率更大。
因为单兵电台的功率不高,约在0.2瓦~5瓦之间。
功率提高到15~20瓦的话,设备大小就无法像单兵电台那样可以手持或挂在胸前了,只能以背负方式携行。工作在甚高频(VHF)、特高频(UHF)频段的背负式电台通信距离约30千米,能够满足营级部队通信需求。
而工作在高频(HF)频段的背负式电台,可以借助短波被电离层反射的特性,配合高增益天线,通信距离可超过100千米。
20瓦以上的电台士兵就背不动了,20~50瓦是车载、坦克战术电台的常用功率。
到了100~125瓦以上级别,短波电台就成了绝对主流,是野战通信车及师旅级固定台站常用的功率,通信距离可达400千米以上。
按照这些武装恐怖分子的规模,林锐估计这帮恐怖分子使用的电台应该在20到50瓦左右的营团级电台。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因为为了保障通讯质量,这类电台通常会配备高增益天线。
树立在那里的天线,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很快锁定了指挥部一侧的位置。因为那里竖立着一个环状天线。
“门口有守卫,不干掉他们的话很难进去。但是干掉他们的话,很容易引发骚乱。”林锐低声道。
“那就绕开他们,直接进去。”艾瑞克小声说道,“在那边,应该可以进去。”
艾瑞克所指的位置,是在指挥部的混凝土建筑旁边的一个窗口。
从这个指挥部的混凝土建筑来看,很有可能是当年殖民时期法军遗留下来的。
要塞的东、南、西三面的山体,早已被削成了五道坚固、陡峭的的城墙,城墙外则是宽阔的壕沟。
而北面紧靠居民区的是一个几乎无法攀登的悬崖。守军的军营,就矗立在要塞的最高点。而要塞内部,则密布巷道、暗堡。
在仅仅只有陆军的时代,这座要塞足以让所有的入侵者胆战心惊。
但是时过境迁,当初的很多建筑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后期修修补补的,经历了很多次反复。
很多建筑已经被挪作他用,比如以前的固定炮台,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