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江南、浙江之地士子过多才导致竞争压力巨大,有能力的二代基本都将孩子调离。
不过人人都有乡土情结,背井离乡是不存在的,顶多就是跟着当官的父亲或者兄长到为官地应考,特意转换户籍是违背律法的。
要不然一个个的全跑到陕西、贵州去,那岂不是乱套了。
在江南名院读书,去了教育资源短缺的西北、西南在应试上完全就是降维打击,当地士子还活不活了,民怨立马就沸腾起来了。
京官自然有一定权限将直系亲属调到京畿之地,可真没必要,江南内卷是明面上的,京城卷起来可就看不到了。
真要把李宁邦弄到京城来,若是举业未成,怕不是这小子能恨他老哥一辈子。
除了留在常德读书的,大伯二伯的几个儿子各自成亲的便在常德处理李家相应事宜,若李宁安有事需要安排到时也可用得上。
但家里几个未成家的姑娘和小子还是跟着进京的,尤其是李宁池,李宁安想着为她寻个京城的亲事。
他自己这三年翰林院是待定了,即使过后外放,依照自己未来的愿景,回京是必然的。
随后父亲母亲肯定留京,李宁池嫁到京城也好来往,省的王莲英见不到自己女儿。
可一想到李宁池,李宁安就头大,自家这个妹妹他是知道的,平素最有主见,一来怕她在京城闹出什么乱子。
二来就是她有自己的想法不愿听李宁安的安排,突然在常德老家冒出个情郎来,李宁安到时就只能随了她的意。
看她目前答应来京城这么迅速,大概率不是后面这一种可能。
所以目前来看真正随李宁定入京的只有李宁安爷奶、老爹、二伯连同几个未成家的小的,他们来了就要开始帮衬着京城铺子的生意,来了怕是也轻松不了。
到了府城后,一家人先去黎晏殊安排的住处歇了一晚,李宁邦则是随着赵琪去了府城的一家书院进学。
至于为什么不送到黎家族学,那就要问李宁邦这小子为什么没有考上。
只要是童生一般都是可以进黎家族学的,可今年黎家基本不招外姓学子,从中只漏了两个名额,李宁邦没成想就落选了,本来以李宁安的名头进去不难,可李宁邦觉得不能靠老哥,便拒绝了。
李宁安知道后,真是觉得这小子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给你机会你中用啊!
虽说使用特权对于其他士子来说略显不公正,可李宁安奋斗的目标不就是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然后第二日一早,就坐上了前往南京城的商船,与之前不同的是黎敬浩的夫人也和李家一同进京。
本来黎晏殊是要一块去的,只是他主要负责黎家在常德的产业,任务交接还要一段时间,再加上,还有数月黎敬浩就观政结束了,最后在哪任职还犹未可知,此时进京还不够给他添麻烦的。
让他媳妇去就行了,俩人正好过一下二人世界,早早的给他老黎家传宗接代。
黎家自是不缺新生儿,可黎家是黎家,他可就只有黎敬浩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当然得指着他来抱孙子。
林寻虽然没有张嫣出身的门第高,但好歹是书香之家,两人还算相谈甚欢。
两人其实有几分共通之处,张嫣姐妹中行六又是庶女,很少得到父亲关注,好在黎敬浩性格开朗,又是真心待她,在黎家她的日子还算舒心的很。
林寻则是自幼丧母,脸上没有几分颜色,在李家她是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温情,而且李家的孩子多,每日都显得热热闹闹的。
许是这次坐船太有伴的缘故,待在船舱,一直都没怎么出去过的几个孩子,倒没觉得有无聊的时候。
至于孩子们为何都待在船舱里居多,还是李明河给下的命令。
这船上可有不少商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处行商的,那天上船时,李明河都瞧见了,担心几个孩子太皮会打搅到人家,就干脆让娃儿们待在房里少出去了。
再说,每次大船经过河流交汇处时,江水都湍急的厉害,李明河是真的担心人站在甲板上,会不小心掉到河里去。
他倒是熟知水性,可一旦救援不及,真是会后悔莫及。
所以有些时候不但孩子们被管束在船仓,就连几个大人,李明河也是时时提醒。
这几个大人同样是玩心大,许氏更是鲜少出远门,一连在甲板上眺望数日,直到自己颈椎被风吹得头疼才知道进去。
李明河两人也是极为孝顺的,常常是许氏说啥就是啥,她是真成了个老小孩,李明河只能尽量让她少往甲板上去,也盯紧家里的其他人。
特别在亲眼看到真有人不小心掉到水里后,更是时刻提着心了。
好在那名落水的很快被船工捞了上来,不然哪还有命在啊。
等到了南京,商船并没有停靠多久,再加上林贺义当值,只是匆匆见过便告别离去,林寻明显不舍,只能相约以后再见。
李宁轩早已调离南京,自是见不到的,许氏很是可惜,李金辉则表示理解,儿孙自有儿孙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