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仍有意推脱,李宁安只得略显生气地说道:“我俩同宗同族,如今堂兄入京读书暂无居所,出外佃房,外人何故看待于我。”
怕宁安为难,李宁远只得作罢,还说着自己入京一定恪守规矩不给府上添麻烦。
堂兄这副作态让李宁安颇觉好笑兼无奈,以前怎未发觉他是如此严肃刻板之人。
因着李宁远和妻子入住,林寻特地安排了处院子。
两人虽一同进京,但心态却大不相同,李宁邦此科再次落第了,幸得李宁远考过院试。
原先看身边人纷纷高中,李宁安对个人举业不以为意,如今看来那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难以逾越的高山。
李宁邦此次落第让李宁安看出了他的心态不稳,这几日看他文章更是浮于表面明显还未调节过来。
对于这小子李宁安都不知如何劝导,终究是环境太好了,不仅哥哥高中,一向推崇的黎敬浩、赵琪更是最低是个举人。
他自己连考数次院试不中,心态有些小崩。
一进京被爷爷看出颓丧之意,直接就是迎头痛批,说他好高骛远,眼下看心情低落段时日应该就能调节过来。
读书的书院也给他们找好了,就是京城有名的青山书院,不知多少官宦都想将子弟塞进去,五品以下官员就不用想了。
李宁安好歹是这科的文魁,若是自己儿子多半书院会给个面子,但弟弟和堂兄那就......
原本觉着青山书院已无机会,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前给秦义康提了一嘴,没成想他当时嘟囔一句青山书院好像是詹事府司经局洗马王乾家的。
听到王乾的名字,李宁安打了个激灵,年初时他还曾去拜访过这位座师,湖广乡试时就是他点李宁安为解元的。
先前只知王洗马家中富有清名,一门三翰林是清流中的清流,青山书院竟然是他家的。
平素看他从不张扬自己家世,过分低调了,找对了主家塞人进书院的事情便妥了。
不过这可不是没代价的,李宁安可没想过凭着一张面就能让人使这么大力气。
李明智让李宁远进京就是想着在状元身边能够多学些,在言传身教时能窥探一二。
栽培自家人李宁安自是不惜得多投入的时间,王乾许诺俩人进书院的条件便是让家中的两个小子跟着学习。
李宁安真是有些无语,王乾家的小子还不似李宁邦两人,完全就是俩萝卜头启蒙的早些罢了,自己不就成带孩子的了,好在俩萝卜头只在每晚待一个时辰。
让人搞不懂的是王家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远胜李家,何苦再将孩子送来,想来王乾有自身的考量李宁安就没多嘴问。
其实倒没别的真就是跟随李宁安学习,王乾自知李宁安能以未及弱冠的年纪高中状元必然有其原因,只期望家中俩小子能学知一二。
老老实实待在诰敕房李宁安并没想别的,熬资历就得学会忍受官场上的打磨,每个衙门的升迁都是有着潜在的规则,翰林院三年一次考绩,无论什么差事怎么轮都到不了李宁安他们身上。
靖安朝的翰林官要么挂在詹事府五寺, 要么充任天子及东宫的讲官,庆宁朝的翰林则还要再熬上一阵。
前不久一同入诰敕房的翰林官,莫名其妙的李宁安就被告知东阁观政暂时告一段落,可以回翰林院修史去了。
进了诰敕房又被退回来, 在外人看来, 这显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一圈人尤其是一早就嫉妒李宁安的徐启更是时不时的隐喻李宁安在阁老面前失宠。
但李宁安自己依旧是一切照旧的,比在诰敕房时似乎更加活泛了许多。
到了六月,李宁安平静地前往翰林院坐堂,正准备与黄顺荣、王明升等人详细讨论自己在即将完成的一册实录中发现的修史技巧。
然而话还未说完,李宁安就接到了一道诏令,诏令他成为东宫讲官。
诏书传下来,整个翰林院的人都惊讶不已。
此前有传言称,李宁安因为潘世同的干预才被罚出诰敕房,只是没想到李宁安明明是被罚退回来了,按理说应该是受到惩罚的,可却转身担任了东宫讲官!
大家自然能够分辨出轮值诰敕房和东宫讲官哪一个地位更重。
虽然诰敕房涉及的政务繁杂,在其中可以得到阁老们的多次教诲,但对于以清贵而着称的翰林们来说,东宫讲官就是太子的师傅。
也就是未来的皇帝的教导者,那可是帝师啊!
这可谓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即使不能如同姜子牙那样辅佐文王,或者如同诸葛亮那样为蜀汉殚精竭虑,但担任帝王师同样可以实现一生的抱负。
读书人征服天下并不靠武力,而是通过在潜移默化中对帝王决策的影响,以道德培养人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宁安的任命变动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大家可以确定,那就是他一定简在帝心。
……
尽管李宁安匆忙被安排担任讲官,上任后却并没有感到不适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