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墨家之名
“禀告王公公,皇长孙他把医药书籍放了回去,自己去看文史典籍了。”
“哦?看了什么书?”
“《墨子》。”
“《墨子》?什么破烂没用的书.......不过也好过杂书。”
听了内书房值守太监的汇报,王安自恃为大儒太监,竟看不起墨家老古董。
然后微微得意地笑了一下,虽然不是儒家经典,但也算是先贤名着。皇长孙听进了自己的劝告,日后他表现得好一些,东林群贤对自己印象肯定会更好。
“好,日后记你一功。”
“谢王公公!”
内书房太监恭恭敬敬地退下了。虽然内书房不归东宫侍读太监管,但是万历病重,东宫继位势在必行,宫里的人多在找机会巴结东宫。
“还算能用,日后可以让他当个印绶太监。”王安也在给这些“有眼力见”的人评判,好扩大自己以后在宫里的势力。
皇长子如果听话,正方便自己和东林群贤物色好朱由校以后的老师~
“没出阁读书还挺好,方便以后我们安排人当他老师~”
……
“没出阁读书还挺好~”
朱由校发自内心感叹着。
如果出阁读书,那就要按照讲学文官的指定篇目去看书,根本没机会看《墨子》。
内书房藏的《墨子》是七十一篇孤本,上面特别标注此为汉代刘向、刘欣收集整理,外界已经失传。
外面流传的版本为明代重新整理的五十三篇版本。
此七十一篇孤本只宫内有此一份。
前后差了接近20篇,到了后世直接失传。
翻阅查看见前一半还大多是自己前世知道的“兼爱”、“非攻”等言行,以及许多机械制造和守城方法。
可是后一半却让他很惊讶。
“这是墨家的哲学……好难读懂。”
他挠了挠头,许多字单独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懂什么意思了。
不过对于天下之物,以耳目所见为实。
又讲知、闻、说、亲、名、实、合、为……
涉及认知的这八个词,显然是有一个过程和递进。另外带有“辩学”和“名学”的深入思考,特别重视概念和推理,也正因为有这个才有那些墨家的技术成就。
然后再往后翻......
这是墨家巨子和墨家组织工匠?
是墨家组织工匠、会技术的知识分子的方法与经验,还有墨家巨子与凝聚力的核心“义”。
这就是失传的内容吗?怪不得会失传呢,那些地主老员外,乃至文官士大夫,哪见得这些......
自己红旗下长大,立刻想到一个办法。
以墨家之名,宣传科学、技术和新思想,完全可以大展身手~
以《墨子》孤本为基础,宣传科学、技术和思想,反正只此一本,以后解释权在我这。
问?就说墨翟说的。
以墨家之名,打破儒家传统等级,引领科学技术发展~
晚明缺的是政治手腕、朝堂统一的行动力和落实到基层的组织力。
我钢铁哥擅于这个,他的不少办法自己都清楚。
需要集结有技能、有志向的人,把朝廷大权从文人士大夫手中拿回来,用新的方式运作,推动改革与变革崛起。
墨家注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者结合,两者有各自的“名”,也就是不同的定义和组成。两者又有异同,又要“辩”,因为在不同的事情上有一个要主导。
在团结和发展上,注重“兼爱”也就是比较利他。在发展和行动上又“尚同”,即注重统一行动。
“非攻赞诛”,不攻击他人,但是要诛灭敌人和邪恶。
朱由校忽然一笑。
墨子老先生,我以您的名义宣传科学技术,想必您要是见到也会期待吧~
接下来几天,除了日常拜见父亲、李选侍,以及有时候去见万历和郑贵妃,大部分时间都在内书堂读《墨子》、做好笔记与计划。
“时间可能很紧张,只能读懂部分共鸣较强的内容……但是足够了。
这天刚回到慈庆宫门口,就听到背后传来一阵略微急促的脚步声。
回头看正是王安来了。
“见过王大伴。”
“见过皇长孙。陛下找您过去,太子殿下也在陛下身旁,朝中重臣也在,进去后要注意礼仪和分寸。”
来了。
万历的病情恶化了。
立刻跟着王安到了乾清宫。
王安停在外面,朱由校低头走入乾清宫,自有万历身边的太监领路到了床前。
“皇长孙朱由校到。”
朱由校看到父亲和郑贵妃在万历床边。
又用余光迅速认出跪在一旁的是,英国公张维贤、内阁首辅方从哲、吏部尚书周嘉谟、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黄嘉善、刑部尚书黄克缵这六人。
这六人是万历比较信任的,好像他们已经谈论了一会......
六人也迅速看了眼皇长孙朱由校。
“多年未见,他虽比以前高大帅气,却一直没出阁读书接受大儒教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