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唐风·葛生》,两句是叠句,表达同一个意思:夏日白昼灼灼,冬季夜长如水。百年之后共眠一穴,与你黄泉再聚。
这本是凄凉而哀婉的悼亡诗。但周芊的语气改变了诗的原意。她每句诗都用了疑问的语气。于是这两句诗的意思变成:我们可以生当同室,死当同穴吗?
这是非常委婉的表白,需要非常不弱的理解能力才能读懂。
好在谭红尘的理解能力并不强,而且他也没注意周芊语气。他只以为周芊是想找他讨论这两句诗。
事实上,谭红尘很喜欢古诗古词,而且他自己也曾照着诗人的作诗节律编了一些诗出来。
查慎行写了一首《周夜书所见》,其中两句是“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少年眼中的星辰,永远满载美好与憧憬。它遥远,它明亮,它永不凋零。
可是,它不应该存在于不可触及的天穹之上吗?这首诗里的星辰,怎么会在河里?
那时的谭红尘会背诗,但却不能理解诗本身的含义。等到他大一点了,学懂的字词多了,方才明白,这里的“满河星”是比喻:风吹在河面,泛起的涟漪与花白,像一河的星辰。
这首诗给了谭红尘一定的启蒙,让他体会到诗词本身的博大精深。
于是他开始阅读各类古诗集,许多生僻的诗句他也能信手拈来。
当然,他和顾铭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顾铭是天生记忆力强,只要是被他背下来的诗,基本上不会忘记。而谭红尘的记忆力不好,虽然能记住很多诗,但时间一久就忘记了。
他读过《诗经》,拉通浏览过全部311篇古诗,其中让他记忆深刻难以忘记的只有两首,《葛生》与《采薇》。
他无论何时都记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及“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谭红尘最初喜欢蓝晨雨,却并非只喜欢她的美貌与气质。最主要的是,这个女孩和他有相同的爱好。
古风与古诗。
蓝晨雨能唱古风歌,而且声色优美,节拍精准。她还会背《诗经》,谭红尘第一次听到有人吟诵《葛生》,便是出自她的唇齿。
现在,谭红尘又一次听到了《葛生》,出自周芊之口的《葛生》。
他的心绪变得激动起来,忙说:“周芊,你也喜欢《诗经》吗?”
周芊的眉梢轻轻颤了一下,像是失落,而这分失落里,又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她静默片刻,面无表情地说:“只是忽然想到了这首诗,忍不住吟诵了出来。”
谭红尘瞧着她淡漠的表情,忽然又觉得自己有些自作多情了。他压下心绪,勉强笑道:“周芊,你想问我什么?”
周芊道:“没什么,忙你的去吧。”
谭红尘错愕地点点头,迟疑着往顾铭那边走。
顾铭已经把烧烤架子架好,并且已经添了煤,浇上助燃剂,生起了火。
他的准备非常齐全,除了烧烤架子,他还准备锅子,瓢子,筷子,盘子,油盐酱醋米,并且连防止油溅到自个儿身上的围腰都准备好了。
他看到谭红尘过来,便微笑着说:“谭红尘,你带个大水瓢装满米去河那边看看,如果河水好的话,就淘一下米,再捡几个石头回来搭一个煮饭的灶。”
谭红尘现在闲着,很乐意做这些事情。而且他很细心,不忘问一下“你带的煤炭够吗?要不要捡些干柴回来”。
顾铭微笑道:“我带的煤炭只够烧烤用,煮饭需要另外捡柴。但我总不能让你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捡柴的事情交给史怀瑜他们去做。”
谭红尘又问:“那需要摘野果和野菜吗?”
顾铭问:“你认得野果和野菜?”
谭红尘道:“我不认得,但周芊肯定认得,她可是医科大学生,还成天拿着一本《毒草全解》。”
顾铭点头:“那好吧,你和周芊一起去河边看看,如果看到野果或野菜,也采一点回来。”
谭红尘行动起来,先拿水瓢,再拆米袋,装好米便回头去叫周芊,说:“周芊,我们一起去捡石头,淘米。”
周芊咬咬嘴,蹙眉道:“为什么叫我?”
谭红尘如实道:“因为你学医的啊,认识很多野生植物。如果我们去的路上有野菜或野果,你能识出来,方便采摘啊。”
这会周芊有了之前王乐乐早就有过的感觉,那便是和谭红尘聊天,十有八九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莫非他不会装模作样说句假话?比如“因为我需要你啊”,比如“因为你长得好看啊”。
就算是周芊这样高冷的女孩,忽然听到这样的回答,也定会心花怒放。
可惜谭红尘真的是头猪,说话永远不会绕弯子,不懂得察言观色,只知道实话实说。
周芊一脸恼怒,很想一口回绝掉。但她心里的确很想和谭红尘一起在山里走走,便皮笑肉不笑地说:“好吧,我陪你去。”
潺潺水声往左侧传来,他们便循着声源方向寻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