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末,在真定府百姓的欢送下,卢象升领宣大、山东将士誓师南下,一万余将士浩浩荡荡,途经栾城,赵州,宁晋,隆平等地。所遇清兵,无不避其锋芒,沿途有攻掠城池的清军,同样在得到军情几日前主动退让闪开。卢象升、刘衍等部一路南行,沿途竟无一战,那些清军颇有望风而逃的味道。
就在卢象升下令大军南下的两天之后,监军太监高起潜也领关宁大军南下,他们却是从西南方向的赞皇、高邑、临城等地南行,同样没有遇到任何抵挡。所有清兵占据的城池,竟然全部放弃了。关宁大军顺利收复多座城池,高起潜洋洋得意,连连向京师报捷。
眼见如此,刘衍心中却是涌起不安的感觉,那些清兵不会那么畏怯不堪战,多尔衮这个奴酋多半是在收拢兵力。
到了第四天,宣大、山东将士进入巨鹿,刘衍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巨鹿……,终于抵达这里了!
当日临近中午时分,一万多明军将士路过巨鹿县,巨鹿县城早被清兵烧光了,城池中空无一人,城桓残破无比。城内所有水井,也尽数被堵塞,根本不能歇息扎营。
大军再往南行了数里,在旷野中要停下来生火造饭,略作歇息时,刘衍接到几批夜不收的哨探情报。看完手中情报,刘衍神情凝重,他匆匆赶到卢象升身旁,说道:“督臣,有没有感觉到,近日我大军周旁窥
探的奴贼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再往南而行了。”
卢象升闻言眉头紧锁,于是召集众人来到中军大帐内,在卢象升身旁,杨国柱、虎大威、张岩、刘衍等人聚成一堆,刘衍手中拿着一张简易的巨鹿周边地形图。
“根据我夏河寨新军各部哨探所闻,巨鹿北面的南宫、新河,东面的广宗、威县,南面的平乡、曲周,乃至西面隆平、柏乡等地都出现大股奴贼。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便是针对我军而来。”
“巨鹿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如今敌情汹涌,督臣,杨军门、虎军门、张参将,我等要早做计议。”
卢象升心头一紧,不过很快镇定下来,冷笑道:“十一月的时候,本督统率五万精锐,欲与奴贼主力决战而不得,如今他们却找上门来了。原来这些日奴贼望风而逃是个诡计,也罢,就在这巨鹿之地,与他们决一胜负。”
杨国柱久经军伍,这些时日宣大军队又连战连捷,虽四面都有清兵,他神情并不紧张,只是沉吟道:“虏贼行军,疾如骤风急雨,料想这一、二日之内,他们便会合围上来,我等要选个好地势,以逸待劳,以免临敌措手不及。”
虎大威说道:“西边数里便是蒿水河,河水宽阔,足够全军饮水。我等可在河边扎营立寨,竖立坚城。军中粮草众多、火器充足,我大军背水而战,尽磨虏之锐气后,高监军援军也会到来,
如此前后夹击,我军胜算极大。”
卢象升等人缓缓点头,虎大威之言,也说到刘衍的心里去,不愧是久经战阵的老军伍,一眼便想出最稳妥的方法,可见明军的将领并不都是酒囊饭袋,能战之将还是不少的。
于是卢象升下令全军往西北急行军,各营士卒虽隐隐听闻四面有鞑子大军围上来,不过这些时日各部将士已经打出锐气,自信心空前高涨。众人虽惊却不恐,只是有序地往西北而去。
很快,一万多明军将士便到达蒿水河边,果然河水宽阔,远远看去河面波涛汹涌。虽沿着河的两岸,都结有厚厚的冰层。不过河水中心,只有不断翻滚的冰凌,人马车辆都无法通行。
一条沙土官道一直通往河的对面去,从官道飞跨河的对岸,架着一座雄壮的石桥,便是当地人称为蒿水桥的桥梁。举目望去,两岸都是一望无际的黄土旷野,除了一些树木或是极目所见残破的村庄外,什么都没有。
“便在此扎营。”
卢象升双目深沉,在他的传令下,宣大、山东各营将士纷纷从各自的辎重车辆下取出营帐,络绎不绝地扎起营来。很快,一座连绵的营地便慢慢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在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内,刘衍与宣大众将聚在一起商议军务,此时众人相处日久,虽然刘衍官职很低,但势力在面前摆着,又有战功在手,众人也不将刘衍看成下级,一口
一个刘将军的叫着。
此时大帐内众人各抒己见,关于营寨如何防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于刘衍在定州之战中立下头功,又有运粮之恩,在此时的宣大众将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防守官,但所有人的,包括卢象升,杨国柱等人在内,都非常重视刘衍的意见。
“督臣,诸位军门,诸位将军,末将以为,我们营寨四周,尽可设立拒马、木栏、土墙等物,不过没必要营地四周都挖上壕沟,把我们自己困在里面。”
刘衍认为,凡大军作战,不能光死守而不出击,可守可攻,方能最大打击敌方士气与锐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