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的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
这些俘虏若是搁在李自成手里,处理的方法就简单多了。将这些人随便一改编,发点武器。没有武器的手里拿个农具木棒啥的也行。
没有盔甲?那更不是问题。大顺军之中的盔甲本来就少,仅有的那些盔甲都用来装备那些李自成的嫡系老营兵,还有被各个将领用来装备自己的亲兵,哪里有多余的会给这些俘虏兵。
也许有人会说,大顺军不是打败收编了很多明军部队吗,明军应该人人都有甲胄的,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盔甲。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理解,大明前期和中期的时候,国库充裕,军费自然能充足一些,士兵们也基本上算是人人披甲。
因为盔甲这东西的造价可不便宜,毕竟在古代都是用的手工打造的。一个是技术上成本太高,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跟打造兵器一样,都是一个工匠从头到尾的完成的。
这就导致了盔甲的制造效率非常低,成本更加的高昂。
而且就算披甲,也是先尽着镇守边疆的边军装备。很多地方的卫所士兵,能有资格披甲的只有一些将领军官,以及一些将领身边的亲兵。
那些普通士兵能有一身正规军的战袍都算不错了。
到了大明后期,国力衰败,国库渐渐枯竭。再加上各级官吏贪墨腐败,军费就更少了。别说一般的卫所士兵了,就是边军也不能保证人人披甲了。
而且随着火器的装备和威力的进步,之前沉重而且对于火器防御力差的的铁甲也慢慢不适应战场需求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诞生了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棉甲和纸甲。
明代棉甲为对抗火器,开始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而清军的棉甲最初是从明军手中缴获,后来又自己加以改进产生的。
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中弹伤的不重)。
棉甲制作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用棉花7七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些明末清初的盔甲,其实大部分都是棉甲。这种棉甲对于早期的火器防御效果较好,但是却对于弓弩等冷兵器的防御效果很差。相反,铁甲对于冷兵器的防御效果则较好。
而纸甲,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制造的简易的护身盔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
纸甲重量轻,穿着轻便,对于弓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对上火器就没啥卵用了。这种纸甲一般在南方地区或者水师的士兵身上用的多。
可是就是棉甲和纸甲这样的便宜货,明末的时候明军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大部分的明军士兵就是一身鸳鸯战袍。
这样的情况下,大顺军自然不可能有多余的盔甲去给新兵蛋子装备。
而且,李自成本身就是把这些新兵蛋子当炮灰使的。
江川的想法自然跟他是不一样的。前面说过,这些俘虏在江川眼中就是劳动力和后备兵员的来源。
他要的是这些俘虏的彻底归心,不论最后是当老百姓还是当兵,都要对他江川真正的效忠和感激,而不是那种只为了活下去而无奈之下跟着混的炮灰兵。
明白了江川的意思,三人沉吟了片刻后,白山道:“主公,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在此地整顿几日,根据这几日的那些俘虏们的表现,把愿意继续当兵的和不愿当兵想重新当回百姓的分开来,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把那些健康的符合条件的留下,剩下的老弱病残全部遣散。留下来的人则送回辽东,让军师去安置。”
狄青和山甲也赞同白山的意见。
江川沉吟了一下也点点头道:“就按这么办。另外记住一点,在筛选的过程当中,制定一个标准,比如说男子十六岁至三十岁之间,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优先编入军中,个人意愿作为第二考虑。剩下的那些身体健康,尚有劳动能力的再编入民户。”
“这件事,白山你来负责。”江川交代道。
“末将遵命!”白山起身领命。
“主公,俘虏之中还有不少妇女,该如何安置?”狄青又接着问道。
虽然男女平等,可是在贯穿人类历史的所有战争当中,尤其是游牧民族对于发达民族进行的掠夺战争中,女人和牛羊,财物一样都是被掠夺的对象。
原因自然大家都明白,一个是作为那些战胜者的私人奴隶,另外的话就是这些女人会被赏给那些立了战功的战士。
有了更多的女人,这个部落或者民族就可以诞生更多的人口,从而获得更多的战士,实力也会更加的强大。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女人创造了历史。
虽然对于受过现代平等教育的江川来说,把这些被俘虏的女人当做生育机器和掠夺目标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